中国足球怎样抓娃娃才能雄起
从今年起,中国很多儿童、青少年在他们的成长路上,可能会有更多机会与足球运动相伴。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的一篇讲话,讲的是整个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但明眼人还是一下子就将目光聚焦在讲话的最后一点:突出重点项目,力争校园足球取得重大突破。 根据袁部长透露的信息,我国将破天荒地制定校园足球的中长期发展项目,并把成功做法逐步拓展到篮球、排球项目。近期即将启动的是,用3年时间,把足球定点学校由5000余所扩展到2万所;今年起逐步建立健全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级足球联赛机制。 此前,我们已经从习近平主席一次次说起“我是足球迷”“中国队很努力,但目前只有一次闯入世界杯比赛”“(中国足球走向世界)看起来比较遥远,但是还得讲啊,你没有这个梦想就根本达不到,想了才有可能”等话题中,隐约感受到,中国足球走出多年萎靡不振低谷的新机遇,即将到来。 只是,由希望而失望太多太久之后,很多人都如我一般,丧失了信心与想象力,不相信,头昏脚软脾气大的中国职业足球,有什么可取的机制和素质,能接得住国家重视以及可能相继而来的加大投入等重大机遇。 让人有些惊喜的是,这次振兴足球的计划,是从建设覆盖整个青少年成长链条的大、中、小学校园足球联赛开始的。这一招,可谓抓住了根本。 足球要从娃娃抓起。很多年前,许多专业人士乃至国家体育工作管理者已有这样的意识。上世纪90年代初,在中国还远不够富裕、外汇紧绷绷的时候,就狠下心派出了第一支留学巴西的娃娃军。可惜的是,虽然日后那批孩子大多成长为国内球迷熟悉的一代球星,却没能挽住中国足球江河日下的颓丧,急功近利地靠一掷千金引进国外大牌教练和球员,除了在国际市场上留下“人傻钱多”的暴发户名声外,也没有改变中国足球界的行风与水平。 30年前,邓小平说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指的绝不是“抓”出一两个可以改变世界的天才,而是说要培养一大批有兴趣和良好基础、长大后能够从事相关工作的人才。今天的足球也一样。在一个绝大多数孩子从小就被绑定在桌椅上、忙着背生词学奥数的族群里,在青少年体质健康情况连续20多年下滑、重点高中八九成学生近视的社会环境下,再如何努力地筛选、培养,其中少数“拔尖人才”的水平,恐怕也高不到哪儿去。 足球首先是竞技游戏。想要有一支能打进世界杯、甚至在很长时间之后的未来,能够捧得世界杯的中国队,首先要有的,是成千上万对围着足球奔跑有兴趣与热爱、珍惜集体荣誉感的孩子。13亿人口中的众多球迷只让中国成了足球业的好市场,花大力气、用校园足球联赛等新机制熏陶养育起来的这些“足球娃娃”,才是职业足球发展最重要的沃土,也是“离离原上草”,蔓延千里,年深日久,自会捧起一棵棵参天大树。(姜泓冰) |
关键词:校园足球,体育课改,联赛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