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审屡犯”提示解决问题方向
今年审计工作报告,大多数仍是老面孔。这样的老,不仅事情老,而且问题也老。比如,乱建楼堂馆所属于顶风违规,财政资金闲置的事提了好几年,违规放贷不知放倒了多少领导干部。诸如此类。 有人说:“类似的问题,年年审,年年犯,屡审屡犯,屡犯屡审,审计工作好像陷入了‘拉锯战’,什么时候才能走出这个‘怪圈’?”这样的发问,表达了社会公众的一种隐忧。 然而,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反倒要为此感到高兴。这说明,通过这几年的审计,我们基本抓住了主要问题。这就为我们解决问题提示了方向。我们说要有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这些年的审计问题,就很容易说明我们要做什么。问题就摆在那里,做不做,怎么做,都表明了一种态度。 事实上,当这些问题已经使人们失去新鲜感,当这些老面孔已经聚焦了社会公众的目光,不管问题治理有多难,其本身都展示出一种转机。一年一年的审计,本身就是一种晾晒,这种制度监督和公开所带来的压力,其实比我们想像的要大得多。别以为那些问题单位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在这个公开透明的社会,他们也许有能力说服上峰,但很难不畏惧社会公众的目光。他们表面上可能满不在乎,你审计你的、我犯我的,但实质上正在起变化。 当问题成为老面孔,从一个侧面说明问题根治之难。我们也许不必过分期待积久的问题在数年之间就彻治,应该用我们的耐心和目光去逼视,去期待这些老问题一个一个地破冰。如果操之过急,或者彻底失去信心,都无助于问题的最终解决。在相当意义上说,公共治理就是这样,它不像我们做算术题那样来得干脆直接快捷。其背后,往往有太多的人事纠葛、主客观原因,还有合情不合理、合理不合规诸如此类。在我们的目光中,那些被审计的单位,那些被审计的老问题,终有一天,会顺应民意,回到解决问题的轨道上来,不解决他们都不好意思面对社会公众。 我们当然也不能期待各被审计单位就能在几年之内形成依法依规的自觉性。促使老问题进入解决的良性轨道,既需要单位的自我认知和社会压力,也需要上级单位的惩治和制度规约。制度是根治之计,查出一个问题,补上一个制度漏洞,总有一天,这个制度之网会织密织严实。惩治则能形成一定的高压态势,不仅治犯者,也能慑来者。多方力量作用,问题解决必有期,而整个公共治理的进步也值得期待。(郭绵山) |
关键词:审计工作报告,财政资金,闲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