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时政经济

国企就业公平,招聘公开是第一步

http://www.hebei.com.cn 2014-05-19 09:38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由于特殊的垄断地位,一些国企的赚钱能力与国企自身的经营能力以及员工的工作才干并没有太大关系,因此国企不会有太大的兴趣、动力和必要去追求有利于“优胜劣汰”、“选贤任能”的“公开招聘”。

  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规模达到727万人,创历史新高。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文,要求促进公平就业,其中规定,“国有企业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除涉密等特殊岗位外,都要实行公开招聘”。(据《北京青年报》)

  “公开招聘”无疑是维护就业公平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在现实中,国企招聘缺乏充分的公开透明度和相应的公正性,甚至催生大量岗位世袭化、裙带化现象,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据此前《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61%的受访者认为央企招聘“很不透明”,89.8%受访者认为这种不透明会“令央企裙带关系泛滥”。

  这种背景下,相关部门出台规定,要求“国企实行公开招聘”,具有明显的现实针对性,而其推动促进国企“就业公平”的价值,当然应予肯定。但我们必须看到,这只是实现国企就业公平的第一步,要从根本上解决“裙带泛滥”等国企就业不公现象,还有很远的路程要走。

  在这里,首先要厘清这样一个根本问题: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目前仍为市场主体的国企,何以会对“公开招聘”这种原本有利于“优胜劣汰”、“选贤任能”,同时也是民企外企普遍采用的正常市场化用人法则,显得并不“感冒”,反倒是热衷于完全不合乎市场法则的“很不透明”、“裙带化”用人方式,以致不惜“令裙带关系泛滥”?答案很简单,那就是,目前我国的许多国企尤其是那些具有高度垄断特征的国企,还不是真正的、完全遵循“优胜劣汰”“公平竞争”等市场法则的市场化经营主体。

  由于凭借特殊的垄断地位,一些国企不仅很赚钱,而且赚得非常轻松。这种赚钱能力,实际上又与国企自身的经营能力以及员工的工作才干并没有太大关系。而这样一来,国企显然不会有太大的兴趣、动力、必要去追求有利于“优胜劣汰”、“选贤任能”的“公开招聘”―因为不靠“优胜”“贤能”、无需市场竞争,国企照样也能轻松赚钱。

  另一方面,从国企自身内部治理的角度来看,囿于出资人缺位、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等原因,目前我国许多国企事实上也并不是真正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市场规律运行的正常市场主体,而这不可避免又会导致国企不需要对其真正主人―“全民”负责,而只能为本行业的管理层负责。在这种治理结构下,作为一种巩固和扩大内部既得利益手段的“裙带关系泛滥”,当然既不足为怪,也在所难免。

  这也就是说,国企招聘之所以“不透明”、“裙带关系泛滥”,其实并不只是一个简单表面的招聘问题,而是一个更深层的国企是否市场化问题,即国企的市场化改革仍不到位、还不是真正的市场主体的问题―不仅外在的“去垄断化”市场化改革不到位,内在的市场化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同样也不到位。因此,要想真正确保国企“就业公平”,关键不在于是否“公开招聘”,而在于国企自身是否充分实现市场化、成为正常的市场主体,前者只是标,后者才是本,如果能做到后者,前者自然水到渠成,否则,仅有前者,而做不到后者,国企“公开招聘”的促进就业公平价值,势必十分有限,甚至有最终沦为“花架子”的可能性。(张贵峰)

关键词:国企,就业,公平,招聘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大河报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