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绣球”

来源: 长城网 作者: 2014-04-11 08:48:47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的实施,无论是解决经济发展,还是优化产业结构,方方面面都是河北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北京、天津已经把优惠的政策抛了出来,河北能否接好这只“绣球”,甚至更好的回馈,这更是一个挑战。如何使京津冀协同发展,建立起科学长效的机制,真正实现一加一大于二、一加二大于三的效果?值得我们深思。

  着眼未来谋规划。河北首先需要转变自己的角色。有容乃大!作为京津冀一体化收益最多的一方,河北需要一颗包容万物的心态,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今后的整体规划和项目开发,要紧紧围绕“京津冀”这个大整体。互惠互利,才能长期发展。4月3日上午,廊坊市政府与北京市西城区政府签署合作发展框架协议,两地将在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领域开展全面战略合作。这就把自己的发展紧紧地捆绑在一个一体化的大区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只有站在一定的高度,才能更好地调控全局;河北对于京津成功的对接,对于区域乃至全国的整体发展都有深远的意义。

  着眼全局增联系。京津与河北要劣势共弥,优势互补。京津有科技、资金、人才优势,河北有土地、人力优势,而另一方面,京津有城市人口压力和发展空间劣势。河北却缺少科技、资金的支持。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的深入,河北在产业分工上应该有更多的转变,对京津的过剩产能处理再利用,并向京津提供劳动力资源;在城市布局方面,增强对接京津地区的交通建设,对连接地带的城镇化予以支持;避免同性质、同质化的发展,而是要让产业链条化,形成上下游联动机制。

  着眼持续保环境。污染问题已然困扰京津冀多时。面对“雾霾”等问题,北京进行私车限号,购车摇号,甚至迁出首钢,但都不能根本解决问题,这说明类似的污染是区域问题,并不是单个城市的努力能够解决的。所以在治理时,京津冀应该联合制定法规,同步执法行动。类似的活动已经悄然进行中,“按中央部署和要求,2013年,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六省区市以及环保部等中央有关部委,共同建立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确定‘责任共担、信息共享、协商统筹、联防联控’,以及重污染应急、监测预警、信息共享等制度。”同时,在治理大气污染的同时,对防护林的建设,水污染的治理,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都要同步进行。

  “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完全能够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独特的区域优势需要合理利用,才能最大的发挥区域优势。(孙晓昱)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污染,区域优势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