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吴天明导演找回电影的纯真年代
著名导演吴天明。(资料图) 第四代导演吴天明的去世在影视界引发了巨大的震动,当外界在渲染吴天明导演与张艺谋、陈凯歌等大导之间的厚重恩情之时,很少人注意到吴天明导演所标注的一个电影纯真年代的渐行渐远。以至于晚年的吴天明导演是悲愤的,因为沧桑的第四代亲手托举起的第五代,以及后来的第六代、如今的第七代在岁月中失掉了老一代影人沉稳、扎实的精神气质,这使得吴天明导演在70多岁时依然要做一个“愤青”,以一种“复古”的姿态表达自己对于娱乐圈坏习气的“反叛”。 吴天明导演生前曾说,上世纪80年代,是拍电影的纯真年代,大家就是为电影梦而活的,没有私心,依靠信仰,才拍出了那么多好电影。那时,耿直的吴天明打破了“论资排辈”的陈规,把没有资历的第五代从尴尬的、不受信任的境地中解救出来,与他们并肩而战,并将其推到了历史舞台的中央。第五代导演在当时呈现出的咄咄逼人的创作力现在还在时空中散发着光芒,他们尽情展现人性中的张扬与痛快,带领中国观众在电影的狂野中欢歌一场。 但昔日的“西北风”在如今的时代却变成了纯商业的“寒风吹彻”,让吴天明导演这样的老一辈影人屡屡失望。2012年,吴天明导演在拍摄《百鸟朝凤》时,就借助一个讲述“社会变革、民心浮躁的年代里,新老两代唢呐艺人面临的坚守信念的困境”而提问时代。但与众不同的是,吴天明导演不仅在用故事情景、更在用整个创作方式对影视界发出“呐喊”,他恪守当年拍《人生》、《老井》时的传统,要求演员和主创到组后深入生活,研讨剧本,自己则广纳众人的智慧,丰富完善创作;他要求剧组严格管理,不做祸害百姓的“蝗虫”;他本人虽身兼导演、制片人的重担,却坚持与剧组同住在条件简陋的招待所,吃同样的饭菜,不搞特殊化;他要求演员们一到剧组就穿上角色的服装,到麦田学割麦,跟唢呐指导学吹唢呐,在阳光下晒黑皮肤,一举手一投足要像自己扮演的角色。他以这样的方式向多年前中国电影人为艺术执著探索、锐意创新的纯真年代致敬。 吴天明导演深知这样的方式会被很多人嘲笑为“走土路”、“走回头路”,但是,与讲求金钱与利益的星光大道、商业大道相比,他偏要走这样的土路。踏在这样的泥土地上,他没有身居“第五代教父”之高位而养尊处优,相反,这位老者却如同一枚日浸风磨中炼就的顽石,依然为精神的没落而悲壮地抗争。 曾经率性而为、胆气如侠的吴天明导演已经离去,但他所痛斥的影视圈的某些行为却在肆意蔓延,如今的中国电影不缺钱,但是缺乏精神的回归,缺乏对艺术的真诚、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社会人生的思索。当我们在怀念和追思吴天明导演时,只伤感地沉湎于过去是不够的,中国影人更应该及时惊醒,替吴天明导演去完成他脑海中向往的电影的未来。(肖扬) |
关键词:吴天明,导演,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