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河北纸媒

西部高校不必强装“土豪”招院士

http://www.hebei.com.cn 2014-03-06 16:29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贵州大学开出了每引进一个长江学者,给予120万元年津贴,一个院士给予180万元的优厚条件,还提供科研平台和经费,但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都没有一个人报名。”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大学校长郑强说,“西部对高端人才很饥渴”。(3月5日新华网)

  高层次人才、知名学者、院士吃香,是好事,说明知识越来越值钱,社会越来越“重视知识,重视人才”。尤其是一些经济落后地区,正视差距,可谓求贤若渴,不惜重金引进人才。

  但为什么人才就不愿去呢?其实原因搜索一下就知道了,以“重金引进人才”为关键词,可以搜到上千万条相关信息,既有政府,也有高校,还有企业,开价有数十万的,数百万的,还有上千万的,可谓一个比一个舍得砸银子。

  譬如一个小小的台州市,2013年度“500精英计划”显示,入选“500精英计划”的高层次人才,最高可享受1000万元的创业扶持资金支持、100万元的创新资助和200万元的购房补贴。

  相比之下,西部地区的贵州大学开出180万引进一个院士,可能已经是“极尽所能”了,但是这对于作为高层次人才的院士来讲,还是太寒酸了点,历时一年多,没有一个人报名,可以说完全在意料之中。

  在高层次人才市场里,著名学者、院士肯定是稀缺资源,这种稀缺不仅表现在人数少,而且表现在他们掌握着稀缺资源,即他们手里有项目,有专利,有可以操作的课题,这些课题都可以获得资金支持,以及对别人课题、学术、资格的评价资源。也就是说,像院士这样的高层次人才,是拥有“多重”稀缺资源的资源。

  说到底,政府也好,大学也好,企业也好,对类似院士这样高层次人才的招揽,就是对稀缺资源的争抢。对稀缺资源的抢夺,竞争相当激烈,绝不是说几句“支援西部大开发”、“援助贫困地区”这样的口号,就可以将人引进来的。

  甚至光有重金投入也不够,还要有较好的平台,宽松的环境,良好的学术氛围,子女的生活教育发展等等。对于院士这样的人来说,他们可能更看重的是综合的“性价比”。很显然,一二线城市的综合“性价比”要高,因此,院士多留在一二线城市再正常不过。

  西部落后地区要是能招到院士这样的人才,当然好,要是招不到,我认为也不要拔苗助长,硬装“土豪”。引进人才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投资行为,要是花老本引进一个人才,结果“水土不服”,创造不了“效益”,或是干了不久就拍屁股走人,那才叫“赔了夫人又折兵”。因此,不必如此跟风而上,而应该根据自己的实情,选准适合自己的人才更为妥当。

  再有,对于引进高层次人才这种事,是“摘桃子”的事,桃子一摘就可以吃,但大家都抢着“摘桃子”,西部地区摘不到的可能性大得多,那么,为什么不自己想办法多“种桃子”呢?自己种的“桃子”对家乡有感情,而感情不是完全用金钱衡量的,自己多种“桃子”,“桃子”成熟了反哺家乡,这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只是,百年树人,这需要耐心,很多时候,我们缺少的可能正是一种默默培育的耐心。(廖保平)

关键词:贵州大学,长江学者,津贴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燕赵都市报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