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票涨价:理论与现实的距离
随着春运临近,“火车票该不该涨价”的问题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经济学家茅于轼在《茅塞顿开》第4期中,也谈到了火车票的定价问题,并呼吁火车票应当涨价。他认为照顾低收入人群的定价规则,对资源的合理分配是有害的。针对涨价可能对低收入人群产生的影响,茅于轼认为,最好的解决方式是给穷人货币补贴。“这可以保护穷人,同时,你的资源用得最恰当。” 当一个完整的视频表达被浓缩为一句“茅于轼呼吁火车票涨价”,可以想见网上的谩骂之声定然不绝于耳。在中国,茅于轼也许是被误解得最多的经济学家,他的“廉租房应该没有独立厕所只有公共厕所”、“经济适用房既无效率也无公平比赌博还要坏”等观点,都曾换来过不少骂名。其实,如果我们愿意看看茅老文章的全文,而不只是满足于做一个标题党,就能发现茅老的观点不仅非常有见地,而且真是为穷人考虑的。 具体到“火车票应该涨价”论,茅老作出此番表态的前提,主要是基于“一票难求”的困境,和春运火车异常拥挤全无服务质量的背景。在他看来,涨价虽然不能像普通商品一样增加火车票供给,但能减少需求,从而缓解购票压力,提高服务质量。换言之,铁路应该和航空企业一样,实行淡季打折、旺季提价的市场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至于受到涨价影响的低收入者,则实行政府货币补贴,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也避免误伤穷人。 的确,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就是价格理论,通过价格机制调节市场,进而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茅老的这番阐释在理论上当然没有问题。问题是出在现实上——具体到当下的铁路春运市场,火车票涨价固然不能增加供给,但是一定就能减少需求吗?恐怕未见得。众所周知,春运是有中国特色的人口大迁徙,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是典型的刚需。 在回家过年的刚需市场中,现在抢票坐火车的那批人,大多不会分流到航空运输,只会分流到公路运输。若是短途往返,这样的分流会很有效果;若是长途往返,火车就算再挤,也依然优势明显。现在的火车票紧张,恰恰就是体现在长途线路上,这部分人是无法通过火车票涨价分流的,他们的回家刚需不会因为涨价而减少。此外,铁总是一个完全垄断的企业,火车票涨价对其提高运能、改善服务的作用,微乎其微。市场要发挥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首先要有自由竞争的市场,否则,无异于将高楼建在沙滩上。 提高火车票价后,给穷人发放货币补贴,同样会有可操作性的问题和贪污腐败的问题。给哪些人发钱,按怎样的标准发钱,通过何种途径发钱,由谁来发钱,统统都是大问题;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需要长途往返的穷人得不到补贴,不需要的人或者不贫穷的人反而成为受益者。如果再涉及贪污腐败,春运货币补贴发放,将既无效率也不公平。 在运能既定的情况下,铁路春运当下最大的问题其实不是“一票难求”,也不是服务质量低下,而是火车票的分配不公平。如果大家都是公平抢票,没抢到票也只怪运气不好,但是黄牛十分钟刷千张票,公众肯定不能接受——火车票的分配公平问题不解决,突兀涨价难免会被理解为抢钱。所以说,茅老的价格理论,距离粗粝的铁路春运现实,仍有很远的距离。(斯传) |
关键词:火车票,涨价,春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