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别照着新闻联播的葫芦给综艺节目画瓢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通知,要求广播电视节目规范使用通用语言文字,在推广普及普通话方面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其中,通知要求播音员主持人除节目特殊需要外,一律使用标准普通话。不得模仿地域特点突出的发音和表达方式,不使用对规范语言有损害的俚语俗词等。业内人士表示,综艺节目主持人将首当其冲成为规范对象。(1月5日《新闻晨报》) 其实类似这样的通知之前就出台过,2005年广电总局就发出通知,要求电视节目主持人一律使用普通话,不模仿港台腔以及夹杂外语、方言。随后,2005年10月12日,国家广电总局又发出《关于进一步重申电视剧使用规范语言的通知》,对电视剧使用语言进行规范。在2014年新年伊始,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再次重申发文,给我们传递出的信号是:虽然过了这么多年,但是我们一直没忽视这个现象,是下定了决心要在电视领域“推普限方”的。当然这次通知的出台背景是方言类电视节目层出不穷,综艺节目中主持人夹杂方言的现象也很多。相信每位观众都能说出几个栏目。 方言类电视节目之所以能方兴未艾,是因为各大电视机构在运作方式上从以传播者为中心向以受众者为中心转变,开始努力迎合观众的需要。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是,方言更加丰富、生动、幽默,富有生活情感。方言类电视节目凭借其独特的语言魅力和视角平民化、内容生活化、表现形式多样化的特点,在接近性和亲和力上具有其它节目无法比拟的优势。例如《星光大道》,尽管基本都是在北京录制,但节目中也经常体现地方语言以及地方文艺特色。这是一个百姓的舞台,主持人毕福剑就常模仿地方发言,使得节目增加了文化性、地域性,同时也多了真实性和趣味性。 综艺节目中,主持人偶尔冒出的网络流行词、方言俚语常常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给观众们带来欢笑。与去年出台的一系列的“限娱令”不同,在节目中模仿地域发音和表达方式不过是想给观众们增添些欢乐罢了,并不存在庸俗和低俗,通过行政手段来调整不免给人一种“管得太宽”的嫌疑。 再者,在电视节目中受众是消费者,他们是一个具备选择收看节目自由的群体,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寄希望于通过电视节目推广和规范普通话,初衷甚好,但未免也低估了观众们的识别选择能力。综艺节目毕竟不同于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让其承载过多的信息传播和语言教化,显然并不符合综艺节目的初衷。 多元文化才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拿美国来说,各种语言的电视广播都有,民众爱听什么就听什么,选择权完全交给市场和受众。英语作为通用语也在吸收其他语言的各种新生和流行词汇,多元文化的交融才使其丰富多彩生机勃勃。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用行政命令强制规范电视语言的使用,缺少了听取群众意见这一程序和环节,结果也许会如以前的通知一样不了了之。作为一个普通观众,自由权在自己手中,如果在综艺节目中强力推行普通话,节目就会变得枯燥无味,观众完全可以“用脚投票”,大不了不看电视罢了。(叶鹏) |
关键词:电视剧,规范语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