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文体娱乐

《爸爸去哪儿》背后的营销关键词

http://www.hebei.com.cn 2013-11-06 11:34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中国好声音》的结束标志歌唱类选秀节目进入尾声,就在综艺节目空窗期之时,一匹黑马进入观众的视线,创造了每10个看电视的人中就有一个观看的佳绩,这就是《爸爸去哪儿》。

  《爸爸去哪儿》的日益火爆,看似无心插柳之举,却隐藏了诸多的必然成功要素,从营销策划的角度,让我们探究一下《爸爸去哪儿》走红背后的原因。

  成熟品类引进

  将国外成熟期的品类复制到中国市场,激发市场需求,在异地生根发芽,这类成熟品类的引进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用国外成熟品类冲击市场,一方面消费者心智有一定的感知,可降低市场成本,另一方面有足够多的市场成功经验可以借鉴,规避掉了市场开拓期弯路。

  《爸爸去哪儿》亦如此,其节目版权和模式购自韩国MBC电视台的《爸爸!我们去哪儿》,此节目在韩国稳坐该时段收视率冠军宝座。从受众人群的角度,中韩文化差异性相对较小,韩国观众喜欢的节目复制到中国不会发生水土不服,且明星爸爸与可爱宝宝的组合卖点十足,有足够的受众基础。从节目制作的角度,将韩国团队制作经验引进,扫除了节目制作的硬件问题。

  本土化包装

  正所谓“入乡随俗”,无论是产品还是综艺节目本土化都是赢得消费者与受众的重要手段。国际连锁快餐巨头肯德基、麦当劳纷纷推出中式米饭套餐,冰淇淋中的贵族哈根达斯也卖起了月饼。本地化实质是通过形式(口感、形态、包装)来获得本地消费者的情感认同。

  中国的观众有着自己的特点,在目前的浮躁、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下,观众喜欢简单直接的刺激感受,《中国好声音》弱化主持人的作用,直接用内容给观众带来一波又一波的高潮。韩国版《爸爸去哪儿》受韩剧影响内容拖沓,显然不适合中国本土观众的观看习惯。湖南卫视将原版拖沓的环节省去,换成了接地气的快节奏剪辑,迎合了中国观众的口味。

  产品差异化

  现在的市场属于“乱花迷人眼”的阶段,消费者(观众)不会记得没有特点的产品(节目),形成自己的特点,满足消费者(观众)差异化需求成为一个品牌(节目)能否留在消费者(观众)心中的关键。卡士牛奶作为一家乳制品行业新进挑战者,如何在红海中寻找蓝海关乎其生死。虎跃营销总经理韩虎在调研中发现,中国市场上缺少高端牛奶这一品类,于是以此切入,开创高端品牌牛奶先河。只有做到产品差异化才能满足消费者独特需求,才能抢占消费者独特心智的“高地”。

  在“狼烟四起”的荧屏,观众们对于千篇一律的选秀类、相亲类节目早已经视觉疲劳,突破传统综艺节目的窠臼,才能抢占收视率。《爸爸去哪儿》将室内综艺升级为野外综艺,突出节目的记录性,父子(女)搭档真实、温馨的小清新情调,唤起了观众内心最温柔的情感。(韩虎)

关键词:爸爸去哪儿,营销策划,市场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河北日报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