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文体娱乐

亲子教育,不能仅靠一档节目

http://www.hebei.com.cn 2013-11-05 10:36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湖南卫视明星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的热播,除了为湖南卫视收获了在综艺节目中独领风骚的收视率、巨额广告收入、批量的跟风潮,也引起了一番关于重建亲子关系、转变教育方式的讨论。众网友看到节目中父亲关爱子女的小细节之后,一时难以抑制,集体吐槽起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一时间,网友忆童年、感恩父爱,媒体也高举亲情伦理的大旗,呼吁年轻父母转变形象。

  以亲子关系为卖点的节目并非《爸爸去哪儿》首创。前有诸多地方台的少儿频道专门推出过亲子类节目;后有某些上星卫视频道制作的亲子互动类节目,如青海卫视的《老爸老妈看我的》,深圳卫视的《饭没了秀》等,不一而足。《爸爸去哪儿》一头扎入争夺明星和星二代资源的“堆”,要想比拼过其他有制作经验的团队,《爸爸去哪儿》依赖的就是成熟品类的引进。从已经实践过的韩国MBC电视台购进节目版权和模式,再进行本土化包装改造,为节目的推广流行扫除了障碍,富有娱乐节目制作经验的湖南卫视也更是对综艺节目驾驭自如。把握住歌唱类选秀节目泛滥造成的综艺市场疲软、观众审美疲劳,新议题甫一推出便抓住观众眼球。这两点不得不说是这档节目获得成功的条件。

  然而对于这档节目被解读为“80后育子教科书”,笔者不敢苟同。首先,参与节目的都是明星和星二代,他们的衣着打扮、生活方式等等都与普通家庭相去甚远。丰富的物质条件和资源环境,让星二代出生就“衔着金汤匙”。明星家庭的生活水平跟普通家庭相比不在一个层面。普通家庭需要面对的某些问题,在他们的眼中或许算不上什么“烦恼”;而普通家庭见怪不怪的一些“芝麻绿豆”,可能反而变成他们眼中的新鲜事。这种反差式的体验是节目的卖点之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刚刚能满足甚至是还没能满足“仓廪实”和“衣食足”的家庭,所要面对的问题恐怕不是做一顿饭、唱一首歌那么简单的,亲子关系中存在的其他因素或许就没有明星家庭那么单纯了。家庭环境的差异首先就造成了教育方式的差异。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本“育子教科书”就不具有代表性和普适性。

  我们最初都是孩子,然后才是父母亲。每个初为人父、为人母者,同时具有令一重身份——为人子女。由子女身份过渡到父母身份,这一转型是每个人必然会经历的。没有人生来会教育,之所以有“养儿方知父母恩”,正是因为教育子女的经验是在为人子女的时候总结的,也是在为人父母了以后不断探索的。父母如何教育子女,是人在成长过程中自然习得、长期总结摸索形成的,而不是光靠收看一档节目就能获得经验的。或许这档节目能给为人父母者某些启示,但更多的启示则需要父母与子女长期的沟通交流、在生活中探索实践。家庭教育具有公民教育和普及教育所不具有的特殊性,无法倚赖他人传授的经验或理论而实践成功。和谐健康的亲子关系一定不是模仿学习出来的,也没有按照某种模式就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孩子一说。与其坐在电视机前急着归纳总结他人教育过程中的经验和理论模板,不如把目光移开电视机,真正放到孩子的身上,在生活中关注孩子、教育孩子,不断总结孩子的问题,也反思改进自己的问题,如此才是维系亲子关系健康发展的方式。

  说到底,建立健康积极的亲子关系,主体和对象都是处于亲子关系中的子女和父母,这有赖于父辈的实践,需要两代人的互动配合。而形成社会风尚,并非把责任压在某代人身上那么简单。基于不同时期社会环境的特殊性,亲子和谐的社会风气则要求一代代人的不断努力和实践,这一切岂是简单的一档节目所能赋予的呢?

  对于追求收视率和市场价值的综艺节目,观看就好,不用给它扣上太高的帽子。有启示,接受也好,抛弃也罢,闲暇之余的娱乐而已,根本上还是满足观者的窥私欲,就别给道德和教育太多压力。(文/春子)

关键词:爸爸去哪儿,亲子教育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红网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