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长城时评

破除官员“思想污染”为环保执法撑腰壮胆!

http://www.hebei.com.cn 2013-11-07 07:56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许贵元

  当今,大气污染,雾霾蔓延,生态环境压力大,无疑对深化改革开放、扩大招商引资、改善国计民生,建设美丽中国起着“拉后腿”的阻力作用,已成为各级政府的最大关注点和国人议论的社会焦点。各级环保部门面临着前所未有、更加艰巨的执法监管任务,各级政府应该旗帜鲜明、坚定不移地为环保部门履职尽责、依法执法撑腰壮胆。

  这些年来,环保部门不免蒙受着“上挤下压”、“两头受气”的尴尬局面。环保“执法难”的现象屡见不鲜。笔者在地方政府工作多年颇有感受。记得2007年,国家掀起大规模“治污风暴”的时候,笔者深入一家污染企业调研时,有一位企业老板理直气壮地向笔者说:“我们不排污,企业没出路,效益没保证,工人没饭吃;企业不发展,地方经济能上去?”

  不难看出,这位企业老板认为企业排污、造成环境污染是正常现象,是合理合法的行为。他的十足底气从何而来,无疑是有地方政府的暗里支持和袒护。正因为如此,才使一些企业老板有恃无恐地蔑视环保部门的执法监管,甚至明目张胆地上马“非法项目”,与环保部门唱“对台戏”。正是这些“背后力量”的支撑作用。才不可避免地导致环保部门面临“执法难”的复杂尴尬局面。

  当前,在环保执法监管工作中,仍有个别地方政府官员,他们不是旗帜鲜明、坚定不移地支持环保部门依法行政、果断治污,严惩污染企业,而是与污染企业同流合污,充当“保护伞”、“黑靠山”,甚至与污染企业一起刁难和干扰环保执法监督。有的给污染企业“说情”、“挣口袋”;有的出面向环保部门“打招呼”,要求对污染企业“轻罚轻处”,弱化环保部门的执法力度;一些地方相继出现的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肆无忌惮顶风排污的事件,甚至把环保检查拒之门外、让环保执法吃“闭门羹”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非正常现象再不能继续下去了。治“污”,要先治“脑”,清除官员“思想污染”是前提。地方政府执政理念一旦“有病”,必然导致管理行为的扭曲。近几年,一些地方出现的置环境污染于不顾,顶风违规上高污染、高耗能的大项目,甚至不惜牺牲环境资源代价,一味谋取短期经济的发展现象,实质上都是地方政府官员扭曲的“执政理念”和不正确的“政绩观”造成的恶果。实践证明,“思想污染”,后患无穷。当今,在经济下行压力大、产能过剩、市场低迷、创新发展形势严峻复杂的大背景下,“经济要发展、污染难避免”和“先污染后治理”的错误观念,在一些地方官员脑子里仍然占有很大空间,甚至根深蒂固,这无形加剧了环保执法难的程度。

  治“污”要先治“官”,这是关键的关键。治理环境污染,改善国计民生,建设美丽中国,加快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不是简单加意义上的经济问题,而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对此,地方政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各级环保部门更应首当其冲,积极作为,严厉执法,丝毫不可松懈和懈怠。各级政府必须全力支持环保部门依法行使监督管理职权,让环保部门挺起腰杆,强化“威慑力”。对依仗职权擅自阻挠和破坏环保执法行为,或为污染企业充当“保护伞”、“开绿灯”的官员,党委和纪检部门要敢于实施“摘帽”处理手段,以此教育和警示政府官员修正执政理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群众观念,不断增强对人民、对社会、对历史高度负责的全局意识。

  要彻底破除“地方保护主义”。这是环境污染“治理难”、环保部门“执法难”的一大人为障碍。从粗放经济结构来看,一些重污染项目往往都是赚钱最快、利润丰厚、耗能较高的产业。因此,有的地方官员认为,只有多发展这样的产业,才能拉动地方经济快速提升。因此,一些地方政府像保护自己的眼睛和生命那样,千方百计发展和保护污染企业,有钱宁可多搞项目投入,也不愿意花在治理污染上。有的地方政府一提治污,就担心经济下滑,影响企业效益;有的地方政府一提整顿和关闭污染企业,就认为堵塞了“利税渠道”,砸了企业的“饭碗”,加大就业压力,造成社会不稳。因此,出面进行干涉和变相给予阻拦,拉着架子对付环保部门;有的地方政府还采取挪位子、打棍子、摘帽子的“人治办法”,让环保局长靠边站。在项目审批上,常常出现领导大笔一挥,政府大章一盖,项目就上马的反常现象。正是因为有些地方政府“以权代法”的行政行为,致使一些违法项目轻而易举地避开环保部门的环评审批、脱离环保部门的监管,一味坚持我行我素,叫停不停,“停工令”变成了“一纸空文”。

  “污染下乡”的趋势更不可忽视。一些地方政府认为,城市人口密集、建筑规模受局限,环境承载能力小。农村广阔空间大,就把城市的一些污染企业和污染要素,向农村转移,拆除的设备廉价卖给农村。这种“污染搬家”、“污染下乡”的做法,也是彻头彻尾有悖科学发展观、违背经济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不法行为。相反,河北省唐山市的做法就很值得各地借鉴。唐山市在治理环境污染采取的是“城乡并举,协调联动”,城市治污“下猛药”,农村治污“连锅端”,全线出击,不留“死角死面”;不管企业大小、利税多大,贡献再多,只要你制造“污染源”就彻底铲除,不留后患、不留尾巴;层层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盯住不落实的“事”,抓住不落实的“人”,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污”,今年前9个月,已经关闭拆除了199家污染企业,使城乡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受到省委、省政府的肯定。这是与环保部门秉公执法、依法监管得力是截然分不开的。正如环保部门的同志说:“有政府给我们撑腰壮胆,我们从事环保执法就有充足的底气、十足的勇气,坚强的毅力!”目前唐山市的环境执法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专项执法和联合执法形成了“重拳组合”、多管齐下的局面,改变了环保部门执法单枪匹马、力不从心和鞭长莫及的被动状况。

  目前,从全国来看,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环保执法任务日益艰巨和艰难,这是不可否认的现实。笔者经常参加全国调研活动,每到一处,都能听到这样的反映:基层环保执法部门不仅面临人员、经费、设备短缺的问题,还时常遭遇来自地方政府行政干预的压力。因此,各级政府要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和“局部利益”狭隘观念,站在改善国计民生、加快建成小康社会的长远战略高度,全力支持基层环保部门依法监管、依法行政。少干预、多鼓励;多支持、少掣肘。进一步加大环保投入,采取先进技术手段,强化环保执法体系建设,努力改善环保执法条件,千方百计优化环保执法环境,切实实现环保执法的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和常态化。

关键词:大气污染,雾霾,执法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长城网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