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薪错峰游”是解决“扎推”的关键
2013年10月1日上午,浙江绍兴,来自全国各地的数万观光客一起涌入蜂拥而入古城浙江绍兴市区街头,使得绍兴老街街头人满为患,水泄不通。(10月1日新华网) 无独有偶。10月2日,打开邮箱,看到友情提醒:长假可千万别往人多的地方跑,除非你想看的是人山人海。每到节假日,国人出游就会出现“井喷”,旅游景区就会游客扎堆。道路交通拥堵不堪,景区接待几近崩溃,由此产生的环境卫生问题、文物保护问题、景区服务质量问题等等,让原本该愉悦身心的“休闲”变成了某种程度的“苦行”,这俨然成了近年来的一种国情。 经济学里有个著名的“理性经济人”假说。人们做出的投资、消费决策都是理性的,在一定成本和约束条件下追求效益最大化。旅游消费自然也不例外。对国人而言,选择什么时间采取何种方式到哪儿旅游应该有一种理性的选择。然而,让人惊讶的是,大多数国人却总是在节假日尤其是黄金周拖家带口去景点“添堵”,去公路、铁路和航班上“添挤”,找罪受。细细想来,恐怕并不是大家失去了理性,愿意去享受扎推游带来的那种“拥挤”,而是无从选择,不得已而为之吧。 假日扎推游背后的原因很多,恐怕至少有国人活得太累、生活条件提高、带薪休假制度难以落实等等诸多因素。在全国每年的公休假日已超过100天,几乎占全年总天数的三分之一的情势下,假日经济深刻地影响着国民经济。假日扎推游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公众的殷切期待,有关方面能不能通过制度设计将“假日渴求”转化为“细水长流”,比方,给选择“错峰游”的人以制度引导乃至激励,这样做,既可以减轻交通压力、景区负担,也切实提高了民众出游的质量。 “错峰游”体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理性,但需要引导,毫无疑义,最强有力的引导就是带薪休假的“落地”,唯其如此,普通劳动者才有选择旅游时段的余地。带薪假日旅游的分时、分地性可对假日旅游热潮起到分流作用,调节旅游目的地的淡、旺季差别,缓解假日旅游的负面影响,这已经为欧美等经济发展发达国家所一再验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今年的国庆七天长假全国各地主要景区游客再一次“井喷”,无疑又次佐证,分时、分地带薪休假旅游模式或是解决此种问题的关键。 |
关键词:旅游,游客|扎推,交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