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专题库>>专题新闻

要刹的不仅是公款送月饼之风

http://www.hebei.com.cn 2013-09-12 17:37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在中秋和国庆双节即将来临的时候,中央纪委专门召开会议,强调坚决刹住中秋国庆公款送月饼送节礼之风,整风反腐可谓正当其时,也很有必要。一些善于投机钻营者就喜欢逢年过节,因为在特殊节日,他们能够充分利用传统习俗,堂而皇之地搞不正之风,以“礼尚往来”之名,谋取不正当私利。

  不管是中秋送月饼还是国庆送礼物,打的都是人情幌子,然而多数都是“暗度陈仓”,行的是权力寻租或利益交换之实。尤其是送礼由公款买单,损害的是公共利益,更要严厉打击。此风不刹,财政资金就不能实现将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不能完全服务于民生事业,党风政风不能根本好转,广大民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就会受到损害。

  近些年来,正是因为“公款月饼”大行其道,才会出现“吃月饼的人不买月饼、买月饼的人不吃月饼”现象,以及天价月饼层出不穷、普通百姓“望月饼兴叹”的怪事。换句话说,“公款月饼”其实是天价月饼的罪魁祸首。

  在节日来临之前明令不准用公款送礼,体现从眼下做起的求真务实精神,但仍需有长效措施后续跟进。一来中国传统节日不少,刹公款送礼之风,当然也适用于其他所有节日,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二来,需防有的地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说不准公款送月饼,就不送月饼改送其他东西;要求节日不能公款送礼,他可能节日不送而选择平日送。

  公款送月饼的问题,症结并不在于送何种礼或什么时间送礼,而是要彻底刹住公款送礼之风。关键要压缩公款使用的弹性空间,管好公共财政的钱袋子。

  要使公款切实“姓公”,全面服务于公共事业,就要在财政资金预决算、审计监督以及管理使用等方面,探索建立完善相关制度。每一个部门都要科学制定预算,严禁“弹性经费”;严格财政拨款单位的全年经济审计,加强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普通民众参与的外部力量监督;实现权力分散制约,避免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权力过于集中,压缩单位负责人签字报销的权力,使公款流向更加透明公开,并接受单位内部和社会监督。公款一旦无法“私用”,公款送礼自然也就送不起来了。

  在这个氛围里,就会形成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当其他人都给领导送礼,给医生塞红包,给老师送卡,你要不这么做,很可能就会让自己或者家属处于不利的境地。于是,每个人都参与到“送礼”的活动中来,而且不断提高礼物的标准,这样每个人都不由自主地被裹挟进“送礼”的队伍,并且不断膨胀“送礼”文化。这也是它最可怕的地方,大家集体无意识地把周围的环境越搞越糟,有点像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本来是每个人的最佳选择,结果却是群体收获最糟的结果。

  针对“节日腐败”的制度已经不少,我们也无法细致到对每一个节日去制定一个规范,中秋节不能收月饼、端午节不能收粽子、元宵节不能收汤圆……实际上,遏制“节日腐败”最重要的是做到三点:首先是从高到低,越是高级别的官员越要以身作则,公开接受监督,在节日或者平时都能坚守清廉的底线,只有上行才能下效;其次是从官到民,官场行贿送礼的风气污染了教育、医疗等领域,所以也要从清理官场的陋习开始,通过坚决执行已有规定、查处大量典型案件,就能让风气有所转向;再次就是从下到上,人民群众人数众多,对于政府的监督总是最细致最严密,鼓励他们检举揭发各种不正之风,也能有效遏制它的蔓延。

  在制度、监督、执行上逐渐完善后,就需要从外到内,形成一种新的文化氛围,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群众,在尊重传统风俗的同时,也要弃其糟粕,自觉节制收礼或者送礼的行为,把外在的规则和监督内化成为自己的信条和禁忌。我们可以通过便宜甚至不需金钱的方式表达敬意和心意,这个社会不应立足于用财物来维系的人际关系,更不能借节日之名行钱权交易之实。(涂启智)

关键词:公款,月饼,天价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新华每日电讯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