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问政平台:官意民意零距离
●文一达 网络正在成为一种民众须臾不可离开的生活方式。以河北省而言,截至2012年底,全省网民总数达3008万,网民规模居全国第5位,网民普及率从2011年的36.1%上升到41.5%。 网络普及度如此之高,客观上也对政府施政产生了某种影响。那就是,传统的面对面、依靠相对迟缓的文件传达的公务方式,亟待引入网络的因素,从而变得更加直接、也更加快捷。 于是,各类网络问政平台也就应运而生。 这其中,各地、各部门的政府网站本身往往也承载着问政、问需、问计于民的功能,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起到收集民意、尽快反馈乃至意见中转的作用。有些窗口部门,比如公安、住建等部门,还开辟了网上办公的功能,以往需要民众跑来跑去很多次的事务,很大一部分已经可以在网上办理。在便民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效率。 不仅如此,一些地方还专门开辟了网络问政平台,专业化、集约化接受咨询、质询乃至表达方方面面的诉求。河北省网络问政平台(http://www.hbwzh.com/index.htm)自从2011年上线运行以来,受到广大民众热烈追捧。仅仅一个月时间,网民点击量就突破10万次。到现在,这一平台已经成为河北省民意诉求的风向标,不仅各级党委、政府从中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社情民意,一般民众更是将这里当作了反映问题、表达诉求的重要渠道。 网络问政平台广受欢迎的状况表明,一方面,民众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诸多疑问需要解答,而继续循着传统的反映渠道,则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回音,政治运作过程中过于繁复的层级、环节,使得民意官意的对接变得十分困难,网络平台则能很好解决这一难题,所有的人,不论层次、级别、身份、地位,均可以在同样一个平台上直接沟通、无障碍交流。可以说,这是一种革命性的变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另一方面,政府官员也因此而多了一条了解社情民意、群众疾苦的重要渠道。在以往,官员了解下情往往需要微服私访,需要找到固定的联系点,需要通过身边工作人员协助调查走访。这些渠道当然十分重要,即便是在当下,也依然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途径和方式。但是,除了这些途径和方式之外,完全可以将网络民意作为一个重要的信息来源,作为重大决策的参考信息。一件关涉到地方发展前途、民生福利的事情究竟应该怎么做,至少要从网上捕捉一下民意。 郑板桥曾有名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值此网络时代,那些网络上的民意诉求,或可视为行政系统之外的“民间疾苦”,不可不听。 当然,客观地讲,目前很多地方和部门的网上平台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提高的地方。具体而言,一是有些网络平台功能有些单一,信息发布多于信息反馈,这样,这个平台看上去更像是政府的发布平台而非民众的诉求平台,有违设立平台的初衷;再就是有些平台更新较慢,且有官僚化的情形,比如,在“部门反馈”一栏,标注“正在调查”居多,而直接触及问题的并不很多,这样,很容易被群众视为敷衍、搪塞,从而产生权威性流失的问题。 只有发现问题才能改进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民意也会倒逼政府部门更加积极施政,在网络问政方面反应更及时,也能够真正触及一些疑难问题。这些都是发展中的问题,也只能在不断的发展中得到解决。 总之,网络问政空间的开辟,在拓宽政府施政边界、延长政府公务时间的同时,打破了官方与民间的阻隔,真正实现了官意民意零距离,其意义无论如何估量都不过分。 |
关键词:网络问政,河北,网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