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河北纸媒

科学决策是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真功夫

http://www.hebei.com.cn 2013-09-02 10:52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付志方

具有科学决策能力,是执政党和现代社会对领导者、管理者的基本要求,是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真功夫。做到科学决策,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政绩观是对政绩的总的看法,包括对什么是政绩、为谁创造政绩、如何创造政绩和怎样衡量政绩等问题的认识和态度。政绩观直接反映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是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和动力,是决策行为的重要导向。领导者抓什么、怎么抓,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往往受政绩观的直接影响。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工作追求、施政方式和决策行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只想当“太平官”者,往往敷衍了事、得过且过,绕着矛盾走;好大喜功、急功近利者,往往违背客观规律,不顾实际情况和现实条件,惯于强迫命令,提出一些脱离实际的高指标和难以实现的“超常规、跨越式”工作要求;心浮气躁、追名逐利、急于升迁者,则习惯虚张声势,热衷于做表面文章,大搞形象工程,追求轰动效应、数字政绩。实践证明,没有正确的政绩观,决策就容易出偏差,科学发展观就难以得到落实。

搞好调查研究

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增长才干的重要方法,转变作风的重要手段,做到实事求是的重要途径。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更不应该有决策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通过调查研究,努力掌握全面、真实、丰富、生动的第一手材料,真正搞清楚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真正搞清楚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真正及时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我们才能真正掌握客观实际中的‘实事’,做到耳聪目明、心中有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既复杂又敏感的新阶段,政务透明、信息公开的趋势正在加速,科学决策的呼声日益强烈。然而在实践中,经验决策、盲目决策、违法决策、个人独断的决策行为仍屡见不鲜,造成了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和社会风险隐患。一些地方污染型项目因环保问题引发群众抗议而流产夭折,一些投入巨资打造的“形象工程”因实际效果太差而广遭诟病,一些脱离实际与民争利的盲目决策引发社会不满,酿成群体性事件,一些既不了解实情,也不作评估论证,头脑发热、拍拍胸脯就说了算的即兴决策带来的后遗症,等等,无不反复警示领导者:应敬畏决策权,善用决策权,不搞调查研究,千万不要自以为是,贸然拍板。

充分发扬民主

决策民主化,是决策行为的核心和内在要求,也是有效防止决策失误的好药方。是否具备民主作风,体现领导者的素质、水平和境界,只有充分发扬民主,广开思路,广开言路,尤其是允许提出质疑,听得进不同意见,才能成为明白人,得出正确的结论,形成正确的决策。不可忽视的是,在领导干部的决策行为中,民主不足、集中草率的问题至今依然存在,主要表现为:一是主观主义色彩浓厚,刚愎自用,不喜欢听真话、实话,不愿意择善而从;二是经验主义支配行为,总是固步自封,因循守旧,遇到问题时,习惯采用过去的老模式、老办法、老经验去处理,而不是通过集思广益,充分论证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三是以独断专行取代民主决策,自我膨胀,唯我独尊,一言九鼎,总以为地位高水平也高,官大就应该说了算,使会议讨论、集体决策走了过场,沦为形式,导致决策失误。凡此种种,都是与民主决策的本质要求格格不入的。

做到依法决策

当前,我国已进入转方式的关键期、发展的转型期和改革的深水区,不同利益主体的诉求与期待增多,在许多问题上决策的难度和复杂性加大。同时,公民的维权意识和参与社会监督的积极性普遍增强,以网络为基础的新媒体使社会监督更加直接、快捷,决策者时刻面临公众的监督,决策风险也更大了。领导决策行为往往涉及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触及各方面敏感的利益神经,稍不审慎,不仅达不到预期目的,还会引发社会矛盾,使决策者陷入困境。在现实生活中,决策者缺乏法制意识,决策时违背法定程序,背离客观规律等施政行为并非罕见。执法不公、违法施政、不作为、乱作为、侵害群众利益等问题时有发生。这些问题不仅造成了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也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威信和形象。依法决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领导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决策内容和程序必须合法,保证决策不偏离法律框架和底线,以降低决策的风险和成本,提高决策的质量,使决策能够站得住脚。决策的执行也要靠法律来“保驾护航”,依法解决决策可能引发的矛盾冲突,排除干扰,使决策能够行得通。

尊重客观规律

实事求是是党的一贯要求,“求是”就是了解掌握实际情况,探索和认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包括经济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市场规律、自然规律等,按客观规律办事,确定和实现决策目标。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在充分调查研究、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先富带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这个重大战略符合我国国情和生产力发展规律,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应该看到,忽视和违背客观规律、不求进取或盲目冒进的决策,必然会付出昂贵的代价。一些案例告诉我们,领导干部的决策行为容易受到决策目的的限制和影响,过于看重行政权力的运作,凭主观意愿决策,靠行政权力推动,忽视对客观规律的探索和运用,忽视市场的作用,难免导致决策失误。

注重统筹兼顾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也是高超的领导艺术。决策者面临的矛盾、问题往往不是孤立的,尤其是处于改革发展的攻坚阶段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期,许多难题的解决既涉及复杂的历史和现实背景,又涉及利益格局调整,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很不容易。因此,决策者应充分考虑遇到问题的复杂性、关联性,增强风险意识,努力用全局的、发展的视野审视问题,用系统的、辩证的方法对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全面分析、整体设计和优化选择,弄清楚决策对象与外部相关因素的关联及相互影响,避免决策顾此失彼,按下葫芦浮起瓢。在决策过程中,必须统筹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合法性、合理性与可行性的有机统一,妥善处理当前与长远、共性与个性、局部与全局、发展与稳定、经济利益与社会道德的关系,充分论证决策方案的可行性,从政治、经济、法律、生态、技术等方面审慎研究实施条件和可操作性,对决策可能引发的各种风险进行预测和研判,并制定相应的处置预案,尽可能使决策趋利避害,符合实际,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能够顺利实施,收到一举多得的成效。

(作者系省政协主席)

关键词:科学决策,领导干部,政绩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河北日报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