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长城时评

讽刺的春晚相声小品让幽默更筋道

http://www.hebei.com.cn 2013-08-23 07:40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8月19日,马年春晚总导演冯小刚与副总导演赵本山等春晚智囊团首次召开了语言类节目碰头会。此次碰头会从早上开到晚上7点半,“贺岁王”与“小品王”在走马上任后的首次碰面为春晚小品、相声等语言类节目的总基调“一锤定音”。冯小刚明确表示,相声小品不能束手束脚,要解放思想,颂赞歌的作品一律不要出现,最喜欢带尖带刺,有棱有角的作品。(2013年8月22日《半岛晨报》)

  可以看出,此次冯小刚继续强调语言类节目的社会讽喻性,是为了体现开门办春晚的预期目的,也是为了落实其在春晚新闻发布会上的公开承诺,更是为了不负众望,将春晚办成接地气的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高质量的精神年夜大餐。为此,为了要把针砭时弊的东西带到语言类节目创作中去,冯小刚最近还专门对春晚语言类节目提出了一个四字方针——“干预生活”,希望作品能回归讽刺辛辣幽默。

  冯小刚大胆地提出要摒弃那些煽情、唱赞歌的东西,所有创作者要放开手脚,敢写敢说,呈现出带尖带刺、有棱有角的相声和小品来。冯小刚还特别举例子说,他特别推崇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马季和姜昆的讽刺相声,他更举了马季的《宇宙牌香烟》、姜昆的《虎口遐想》和《电梯风波》等作品,认为这才是真正针砭时弊,贴近生活的好作品。由此看来,冯小刚的“小钢炮”又开炮了,其“小钢炮”精神又一次找到了用武之地。

  其实,冯小刚能够如此开诚布公地提出语言类节目的带刺说,绝非冯小刚一个人的心血来潮和任性,而是经过和春晚高层的充分沟通后,达成的语言类节目的讽刺总基调,由此也可以看出,春晚高层也对过去春晚颂赞歌式的阳春白雪带来的空洞虚假开始反思、后悔和改进,更对新一届冯氏春晚充满了期待,期待冯氏春晚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接地气和开门办春晚让春晚重拾影响力和美誉度,让全国人民能够继续支持春晚,支持央视。

  春晚本来就是一台晚会,只不过在一个特定的时间点上播放,因此备受关注,但是在过去的春晚剧组看来,这也是一次难得的社会教化的好机会,这也没有错,任何艺术形式都是通过艺术熏陶人,进而教化人,但是教化人不一定就要一味追求阳春白雪,不一定就要追求假大空,在去年赵本山被拿掉的春晚小品中,春晚剧组视“洗浴中心”乃至“老年人信任危机”为负面影响,片面以为体现了负能量,因此龙颜不悦,与其说是体现了艺术责任感,倒不如说是过犹不及,患上了道德洁癖,完全低估了观众的道德免疫力和艺术审美水平,片面追求“高大全”,给春晚附加上了变态的道德洁癖症,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艺术偏见。

  纵观多年来的春晚小品,虽然不少的小品喜剧效果不错,反响也不错,可是留下深刻印象的却凤毛麟角,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春晚的小品缺乏讽刺,即使有讽刺也是对鸡毛蒜皮小事的肤浅讽喻,而少有对社会热点事件的讽刺,火热的社会生活却成了春晚剧组规避社会现实的世外桃源,比如最近几年来的微博政务以及反腐,腐败官员的情史,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公信力恶化,道德伦理丧失等等的社会热点问题,春晚在小品表现中不闻不问,生怕弄巧成拙,更怕担当责任,以至于好的讽刺小品绝迹于春晚舞台,艺术来源于生活,小品更是如此,相声失去了讽刺,人们难免要讽刺相声,春晚小品失去了讽刺,观众难免要讽刺小品,更要讽刺春晚。

  去年底以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会风,作风和文风的浪潮席卷神州大地,人民日报破天荒在头版开始频繁出现批评稿件,并且出现了历史上第一块评论版;央视新闻联播破天荒放下身段,注重民生服务,直面问题;焦点访谈大变脸,体现了更多的锐度,这一切的变革都为春晚的转变台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是春晚就像一个大变革中的局外人一样,依然按部就班地谨慎,在艺术适应社会生活,艺术改变社会生活的问题上亦步亦趋,其实只要敢于改革小品乃至相声内容,将反腐败、雾霾以及最近的“大师”王林等社会热点事件巧妙加入到小品相声中,既体现了与时俱进的艺术态度,更是接地气吸引观众的好方法,任何时候,艺术如果一味置身社会生活事外,就会步入死胡同,反之,艺术越能够反映现实,就越能够体现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干预能力,也就越有生命力和凝聚力。

 [1] [2] [3] 下一页

关键词:春晚,相声小品,讽刺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长城网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