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城买米:让街头的善在全社会流淌
南京市高淳区一个网络论坛持续7年的爱心助学项目今年仍在有序进行着,版主摸清贫困生情况并在网上公布后,一位网友给高淳区的贫困孩子捐了2万斤大米。为了不让这些大米因天热而坏掉,高淳区政府机关、商家、普通市民,展开了一场“全城买米”行动。短短几天,2万斤“爱心米”变成了5万多元“爱心款”,送到了爱心助学账户。(《新京报》8月21日) 犹记得,今年年初,在郑州街头上演过一个“一碗阳春面”的动人故事。面对身患骨癌的面店老板李刚“来我店里吃碗面”的发帖求助,素不相识的人们纷至沓来,网友们互相邀约:吃面去!组团去!必须去!抱团体验一碗面里的温暖,这一行为迅速扩展成“全城吃面”救助李刚的善举。半年刚过,从郑州到南京高淳区,“全城买米”爱心助学的善再次铺满街头,让温暖从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升起。 社会需要“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正因为如此,我们对慈善有着一份特别的执著与敬意,它不仅仅缘于素昧平生的人给了受助者以援手和尊严,更在于慈善对每个人都不可或缺。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离群索居;每个人都可能有旦夕祸福,今天的助人者,也有可能是明天的受助者。慈善就是这样在予人援手和尊严的同时,为自己的尊严持守未来的安放空间。 从这个意义上讲,“全城买米”的慈善布施,以其广泛的参与性、可传播性和心灵教化,其价值甚至要超越简单的捐款。这种全城参与式的“间接慈善”,向市民至少传达了两个基本的慈善理念:一者,慈善不全是比尔·盖茨般的恢宏伟业,也有普通市民力所能及的生活化叙事;二者,有钱可以出钱,有力可以出力,任何一个人心向善的举措,都是慈善的题中应有之义。 在南京高淳区街头,不只是政府机关、商家、普通市民“全城买米”,这订购热潮让捐赠者感动不已,放弃已经装车发往高淳的库存了2个月的大米,重新加工了2万斤新米运往高淳;是商家放下正常的业务经营,欣然提供无偿的场地使用和送货服务;是交警部门特许装了10吨大米的货车进城……难道还有比这更能打动人心、温暖人心的全城行动吗?与其说是一场“全城买米”,莫如说是一次波及面甚广的守望相助理念的播种与布施。 如今的社会戾气时而在不确定的时间和地点爆发,此类惨剧的频发让人痛感风险社会系数的增大,从厦门到安阳,从公交车到街头不相干的婴儿,魔鬼般的风险似乎就在我们身边潜伏。个中原因不可尽数,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街头流淌的善越多,街头潜藏的风险就会越小。在喧嚣的街头,实际上存在着善的正能量和恶的负能量之间的博弈与对冲,就看我们站在哪一边。 从这个谁也不能置身其外的意义出发,社会需要“全城吃面”、“全城买米”这种守望相助的最美榜样,让汩汩流淌在街头的善,去驯化和温润人性的恶。(王艳明) |
关键词:全城买米,高淳区,爱心助学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