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安全:需技术升级更需责任升级
居民丢失身份证后,即使做补办(挂失)处理,但由于没有任何注销措施,导致原身份证仍可正常使用。大量遗失、被盗身份证被用于开办信用卡,掩护洗钱等活动。公安部回应称,正采取采集指纹等措施保证身份证的安全。年底将在全国全面铺开身份证登记指纹信息工作。(8月14日《北京晨报》) 因身份证存在“先天缺陷”,如丢失的身份证挂失后仍可使用、没有必要的密码识别系统、没有必要的防伪防盗功能,导致“用他人身份证违法犯罪”的案例不少,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质疑。在身份证缺乏必要安全防护的境况下,每一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受害者,因为我们谁也无法预料,假若自己的身份证丢失,会被用来进行怎样的违法犯罪行为。 身处信息化时代,“信息安全”从来都是重要课题,没有绝对的“信息安全”,但应有绝对的警惕与绝对的努力。保护公民的信息安全,是一种国家行动,也是国家层面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对二代身份证的“系统漏洞”,公安部及时做出回应,称年底将全面铺开身份证登记指纹信息工作,这是一种技术升级,也是想筑牢安全防护网。于身份证的安全而言,必要的防伪防盗功能,应是一种最基本的底线,技术升级也是必须之举。毕竟,没有十全十美的系统,那就不可能有完全安全的系统。 身份证技术升级是好事,不过相关的配套升级也不能落下。笔者以为,在对身份证安全系统进行技术升级的同时,另一个层面的努力不容忽视,即安全责任的升级。众所周知,安全从来都不是从天而降的,它必须由一定的约束机制来维护。在涉及利用他人身份证进行违法活动的过程中,第三方机构有没有尽到必要的安全责任,仍是存疑的。最显而易见的例子,莫过于信用卡的办理,一些银行的业务员为了“业绩”,几乎可以做到“见身份证就办信用卡”的地步,这样的行为,是完全没有安全责任可言的。类似一些银行这样没有安全责任的第三方,其实也是应该承担责任的。 换言之,即需要对用身份证犯罪的双方加大打击力度,才可能形成必要的安全责任担当意识。遗憾的是,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或者使用骗领的居民身份证的,由公安机关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处十日以下拘留,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这样的处罚,其实太过轻飘,而对于一些银行这样的第三方机构,在违法犯罪事件上完全可以置身事外,那这又如何提高整个社会对于身份证安全的责任防范呢? 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全国累计制发二代证逾12亿张。这么多身份证的存在,丢失率哪怕再低,都可能造成丢失者百分之百的“遗憾”。因而,面对身份证安全,既需要技术升级,更需要责任升级。一张身份证,既涉及权利也涉及义务,从个人保管到社会管理,从犯罪使用者到像银行一般的第三方机构,都应明确权责。唯有如此,身份证的基本安全,才可能得到保障。(龙敏飞) |
关键词:身份证,指纹信息,技术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