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代表面试“一把手”,是“形式主义秀”吗?
日前,江北区召开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创新了开会的模式———在这场因参会人员的结构、规模与法定的人民代表大会相近的“小人代会”上,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环节,多了一个程序,就是区内上百名群众代表,与区人大代表一道,同步监督评价政府工作。对新任命官员,经过了供职陈述、群众“考核”的两关之后,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拟任人员进行了无记名投票表决。(8月11日《重庆晨报》) 与其形式主义“秀”,不如踏踏实实“选” 群众面试“一把手”,这和原来相比的确是一大进步,所以,此举得到了一些群众的叫好。但在笔者看来,群众面试“一把手”就是一场形式主义的“秀”。 首先,群众面试“一把手”,只是让群众代表了解了这些“一把手”的任命程序,了解了他们的工作内容,聆听了“一把手”们的述职报告演讲,他们对“一把手”们能否上任,根本起不到任何决定性的作用。在经过了供职陈述、群众“考核”的两关之后,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拟任人员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30个拟任命干部全部通过任命。这个全票通过的结果也在我们的意料之中。 其次,供职陈述之后,在正式表决前,30位政府部门拟任人员还与人大代表、群众代表进行见面,回答代表和群众的提问。如此短时间内的交流,群众代表对“一把手”们的了解也不会全面,他们中哪些是全心全意为人民办实事的“好官”、哪些是光说不做的“庸官”,群众代表们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分辨出来。这些群众代表投票的真实“价值”也就大打折扣。 其实,这些“一把手”上任都是已经“内定”了的事,让群众“面试”只不过是走走过场而已。在这场“民主戏”中,他们不过是一些群众演员。所以,笔者认为,与其让这些拟任命的“一把手”在个别群众代表面前“施政演说”,还不如让所有群众根据干部们的工作实绩来选出“一把手”。与其走形式主义“秀”,不如踏踏实实地“选”。(张成浩) 群众代表面试“一把手”是一个创新实践 在干部选拔任用问题上,通常情况下的考官大都由组织人事部门的干部组成,这种自上而下的结构,决定了其视角的“理性”居多,而让老百姓当“考官”,其视角可能多从下而上,群众评委的“不专业”正是“专业”考官们最好的补充。考官都由组织人事部门的干部组成,他们看人的角度也会与老百姓有所不同。而群众评委的选择会更“感性”一些,干部对党的政策落实得怎么样,他的工作做得好还是坏,个人的能力是强是弱,群众的感受是最实际的。这就会在两者之间形成很好的互补关系,更利于选拔合适的人才。因此,江北区对新任命官员让老百姓当“考官”,对其进行“面试”的做法,既是干部工作的一个创新实践,又是一项顺民意、得民心之举,值得推广借鉴。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老百姓是最好的“考官”。群众心里有杆秤,谁的口号喊得震天响,拿“说了”当“做了”,谁实打实真干事,让老百姓得到实惠,他们记得最清楚。面对百姓考官,党员干部必须打消侥幸念头,深怀敬畏心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踏踏实实去调研、去解决那些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让老百姓当考官,更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导向作用,促使干部眼睛更多地向“下”看,把精力更多地花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上,从而更加自觉地践行群众路线,成为广大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干部才能真正考出好的成绩来。(袁浩) 群众代表面试“一把手”是“短斤少两”的“民试” “一把手”经过民众面试确实在我国很新颖,也很先进。之前,也有地方对此“试水”;但试来试去,都成了昙花一现。重庆市江北区的“一把手经过民众面试”,会不会流于形式,关键不是看在场代表的“口若悬河”;而是看代表是否能代表民意。 据报道,此次江北区面试一把手有35位人大代表、20多位常委会组成人员,虽然迈向“民试”一大步,但还是小范围的“代表试”,甚至可以说是“狭隘的民试”。毕竟参试人大代表数量太少,而且也不能完全代表江北区的民意;万一一把手给35位人大代表和20位常委会组成人员“搞好关系”,代表们同样能给一把手“一白遮十丑”,“带病提拔”还是有机会登场的。特别是一些人大代表“带病当选”,骨子里都是“利益说话一族”,根本不会完全围绕国计民生、民意民情说话,其面试一把手也就成为面试自己的利益,不还是没有多少民意监督力和选才正能量吗? 既然要一把手经过民众面试,就应该让广大民众拥有面试一票。进行全民面试操作并不难,只要对一把手进行网络面试投票,以当地民众半数票数视为合格,以少于半数当地民众票数视为不合格,这样一把手就有空前的面试压力。因为一把手可以通过金钱收买、利益相送搞定少数人大代表,并不能搞定所有芸芸众生,他们必将公允、公平、公正地投票,也就能选出代表民意、有真正能力的一把手;从而避免了拉票、贿选等弊端。重庆江北区所谓的“一把手经过民众面试”,其实还是“短斤少两”的“民试”。 一把手经过民众面试既要制度化推广,又不能“短斤少两”,至少要有“四大扳手”。一要建立“全民面试一把手”的机制,让民众这个社会天平选拔货真价实的一把手,避免官僚腐败从中作梗;二是建立操作公开机制,不给暗箱操作提供机会;三是成立民众监督、监票委员会,求得本真面目结果;四是建立长效机制,最好立法确定、规范下来,这样就会倒逼官爱民,达到民拥官目的。重庆江北区的一把手经过民众面试需要“补课”的还很多,还不是完全的“民试”。(郑家侠) 群众参与面试“一把手”值得期待与推广 正如有群众代表所言:“以前我们对任命过程,还有任命哪个,都不了解,他们有些什么工作打算,也不清楚。”而在当天的“面试”述职环节,拟上任的官员们一个个展开“施政演说”,接受包括群众代表在内“考官”的“面试”。实际上是一个“正衣冠”、“照镜子”的过程。 再者,群众代表长期工作、生活在基层,对干部的评价有着切身体会与独到的见解。他们对干部的工作实绩更有发言权,更有表达欲望。有关方面直面问题,把干部选拔任用这样敏感的问题摆到桌面上交由群众参与讨论、决策,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百姓的怀疑空间,增强对干部的信任与期待。 近年来,群众民意渠道在不断拓宽,公开选人用人,考察干部自然是吸纳民意的重要方式。邀请群众参与“一把手”任命“面试”,干部选拔任用由小范围的领导说了算变成了“大家说了算”,扩大了民主范围,诠释了干部选拔任用新导向。如果干部上任之前都能在群众面前亮亮相,征求群众的意见,倾听群众呼声,不仅有利于促进选人用人公正,而且还能增加干部的亲民意识、责任意识。在我看来,这种新的用人方式,既像一盆冷水,泼向那些奉行关门决策、暗箱操作、密室政治的决策者;也像一股热气,给其他地方尊重民意监督,公开选人用人做出了表率。 当然,实事求是地讲,让群众代表参与面试“一把手”,只是对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的尊重。群众代表的产生方式有待规范与完善,群众代表的代表性有待观察与验证。江北区人大组织的是对拟任“一把手”的“面试”,而不是公开选拔“一把手”。也就是,群众代表的意见还不足以决定官员的选拔与任用。在选人用人的问题上,还需进一步思考与探索如何扩大民意参与的广度、深度与科学性,增加民意取向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权重。进一步说,这种“广场政治”还可以向更多领域延伸,带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民意参与民主监督。(刘凯玲) |
关键词:群众代表,面试,一把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