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心中无百姓,自然和群众“没得谈”
近日,东部某省一名厅长深入基层调研,在与当地群众交流时,这位领导在问了“家里几口人”“收入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困难”等几个简单问题后,竟不知如何继续交流下去。“开大会作报告都在行,怎么见到老百姓就没得谈了呢?”一位在场人士事后纳闷。(8月5日《新京报》) 开大会作报告在行,与日常随机交谈的能力,未必有可比性。大会报告,不管是秘书写的,还是自己写的,毕竟都有“套路”,起码是写好的、现成的,作报告者只管念就是。然而既然能够坐到领导的位置,特别是厅级干部,与人交流的能力肯定是不容怀疑的,至于说,见了老百姓就“没得谈”,我认为主要问题是工作职能与目标上出现了迷失——不知道自己是干什么的了。 政府官员是干什么的?不管是哪个部门的官员,总的职能和目标都是为社会服务的,而社会公众则是官员的服务对象。与群众交流,其实就是在与自己的服务对象交流,而不管你是哪个部门的官员,你的工作职能、服务内容,一般来说都与所有的老百姓或多或少有关。假如你是教育厅长,你应该和群众谈谈家里孩子受教育的情况,比如供学生上学负担重不重?假如你是交通厅长,你应该询问一下老百姓对修路、收费的意见,特别是村村通公路,有没有“豆腐渣”问题;假如你是统计局长,你应该问一问群众收入等情况,了解一下“平均增长”与群众实际收入是否存在差距,再了解一下群众对“平均增长”的看法,等等。要谈的事情多着呢。而即便官员一时找不到话题,群众要反映和咨询的问题应该不少,关键是官员是否让群众感觉到可以信任。 政府官员是为社会服务,为老百姓办事的,可见到老百姓却“没得谈”,主要原因是服务对象在官员心中被颠倒了——他们错误地认为自己主要是为上级服务的。见了上级不可能“没得谈”,哪怕是短暂的汇报,往往要准备好几天,甚至加班赶材料。这种情况在机关应该是家常便饭。深入基层调研,三句话之后再不知道还有什么可说,除了“没得谈”,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没准备。或许官员会纳闷:我一个领导去和老百姓交流还要准备“材料”不成?但我认为起码心里头要有一个谈话提纲,你去干什么?想了解什么?或是想传播什么?这些东西如果都不清楚,首先应该问自己:老百姓在自己心里是个什么位置? 不客气地说,老百姓,在很多官员心里并没有什么位置,官员心里位置更重的是上级领导。本职是为百姓服务的公仆,心里却少有老百姓,本末倒置的根本原因在于,决定官员利益的不是老百姓,而是上级。那么和老百姓“没得谈”也不无合理缘由。而由这个问题,我们应该能够轻易找到官员密切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的钥匙——教育是必要的,但权力受制于群众监督才是根本。(马涤明) |
关键词:基层,调研,没得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