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好作风”到基层去“走亲”
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主持召开湖北省领导干部座谈会时指出:转变作风就是要打破“围城”、“玻璃门”和无形的墙,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接接地气很好。一枝一叶总关情。什么是作秀,什么是真正联系群众,老百姓一眼就看出来了。(2013年7月23日新华网) 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改进作风是切入点,只有把好的作风带到基层,才能真正增进与群众的鱼水情深。下基层何谓“好作风”? 走出门,不坐而论道。坐在机关大楼里听汇报、凭想象、“闭门造车”很难做出科学决策,更谈不上在群众中得到落实。只有走出去,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才能做到“耳听八方”、“集思广益”。 动真格,不喊空口号。雷声大、雨点小,虚晃一枪、走过场。这种“隔着车窗看基层”的方式,群众不欢迎。群众不欢迎,就没有推动力,“教育实践活动”便成了“空架子”。只有拿出直面问题的勇气,动真碰硬,触及灵魂,才能在“接地气”中察民情,掌握群众工作的短板和突出问题。 见实效,不能打折扣。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发展,改善民生。只有群众得实惠,党的群众路线才有“生命力”。要杜绝“半截子”、“一阵风”、口若悬河、只说不做的虚无作风,坚持持之以恒、善始善终的工作态度,将群众路线内化于心、外见于行。(且行且歌) |
关键词:作风,基层,群众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