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社会民生

“低门槛、高权益”应是居住证的灵魂

http://www.hebei.com.cn 2013-07-24 07:59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由公安部牵头制定的“居住证管理办法”草案日前已经提交至国务院法制办,有望在年内推出。其中较大的突破在于,居住证将不设置人才门槛,覆盖所有外来人口。居住证所附着的权益,或将划分为国家、城市双标准。

  从2002年上海“破冰”起,居住证已经走过了11个年头。从各地的实践来看,地方“自行其是”,标准迥异的情况十分突出。全国人大代表韩德云曾调查了北京、上海、深圳、大连等10个推行居住证制度的城市,发现其门槛五花八门,政策区别明显。有的要求在当地拥有居住房屋所有权,有的限定具有专业技能和相应学历。“政策区别如此大,如果务工人员从其中一个城市流动到另外一个城市,仍然很难享受居住证带来的保障。”

  鉴于此,有必要制定“居住证管理办法”,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明确居住证的基本标准和内容,从而规范居住证制度,助推城市化发展进程。在如何统一上,“低门槛、高权益”应是居住证的灵魂。

  首先,降低申办条件,不设人才门槛,符合居住证的制度初衷。作为区域户籍改革的一种过渡措施,居住证制度的意义在于,从就业、低保、医保等方面,给进城务工人员给予一定的基本保障。然而,一些地方在申办居住证时,动辄要求本科、研究生以上学历,或是要有高级职称才行。广大农民工无论在城市工作多少年,为城市发展做出多少贡献,都无法被城市认可和接纳,这显然是不公平的。城市求贤若渴固然没错,但吸引人才应该用其他的增值服务,而不能将居住证的基本保障异化为抛向高端人才的橄榄枝。就此而言,“居住证管理办法”不设置人才门槛,无疑是一种理性纠偏,让众多农民工也能平等分享城市发展的成果。

  其次,提高权益保障,追求同城待遇,从制度上规范居住证的含金量。近年来,一些城市为居住证附加了诸如金融服务、电子政务、电信充值、社会性便民服务等五花八门的功能,却未从实质上涵盖就业培训、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等流动人口最为关心也最有分量的市民待遇,导致居住证叫好不叫座。证件意味着权利,实现“同一座城市,同一种待遇”,有必要在全面实行居住证制度之际,对附着在居住证上的公共服务予以明确。

  国家、城市双标准的提法,让人眼前一亮。国家层面标准,以流动人口就业、技能培训、子女义务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为主,保障外来人口的基本权益,体现了政策的“兜底性”;城市层面标准,由各地结合实际制定其余公共服务项目,充分考虑到地方差异,体现了政策的“灵活性”。国家标准和城市标准的双剑合璧,让居住证权益更加坚实厚重,让外来务工者有了实实在在的归属感。(张枫逸)

关键词:居住证,门槛,外来人口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华西都市报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