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人生智慧

公车改革加速要用好“三驾马车”

来源: 新华网-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 2013-06-19 07:55:45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从1994年出台《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算起,我国的公车改革启动已近20年。这期间,有关部门数次出台公车治理的政策和文件,不少地方也积极推进了公车改革试点,但改革总体成效依然不够显著。如今,一些地方的试点工作偃旗息鼓,被公众寄予厚望的公车改革,似乎进入了减速区间。

  给公车改革再次加速,首先要解决“改革动力何在”的问题。深入推进公车改革,势必触动固有的利益格局,这样的改革要想获得持久动力,需要用好“三驾马车”。具体来说就是,要有一批身体力行推动改革的领导干部,要有一群乐于为公车改革建言献策的专家学者,还要激活监督公车和拥护改革的民间力量。

  党政机关的领导干部,是公车改革的推动者和执行者,同时也是公车改革的对象。公车改革的实质,在于削减领导干部一部分既有福利,如果改革方案不能得到公车受益者的认同,这些人就有可能成为深入推进改革的阻力。给公车改革加速,需要尽可能地增进改革共识,努力减少改革阻力,甚至化改革阻力为动力。

  从目前来看,已有一些领导干部意识到公车改革的重要性,并率先垂范为公车改革鼓与呼。今年春节,云南某副厅级干部在微博中晒出自己的车牌号,呼吁公众监督公车私用现象,就引起不小的反响。尽管这项“微改革”举措招致不少争议,但地方官员能以开放的姿态对待监督,其实已经给其他对公车改革持观望态度的官员做出了表率,这有助于让他们意识到“支持公车改革,天塌不下来”。

  相较于官员的“个人行动”,一些能推动公车改革制度化的官员更值得赞赏。东部沿海某省有一位官员,不仅自己支持公车改革,还经常与网友就公车改革问题进行互动,征求大家的建议。在其任期内,当地的公车改革货币化探索取得了不错成效,给其他地区的改革提供了借鉴,也为更大范围的公车改革积累了经验。

  领导干部拥有话语权和决策权,如果他们能够积极拥护改革,并且身体力行地推行改革,在上行下效的传导效应之下,公车改革的进度很可能会大幅提升。但现在的问题是,能够意识到公车改革对提升政府形象、密切群众关系的重要性的官员,总体而言还不太多。给公车改革提速,需要有更多的官方“正能量”。

  另一方面,给公车改革提速,需要更多专家学者能贡献智慧。公车改革表面上是一个规范公务用车行为的管理命题,但要深入推进改革,却要从政府财政预算、三公经费管理、政府权力制约等角度入手。如何在复杂的利益博弈中求取最大公约数,如何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路线图,都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和专业知识。

  在媒体报道中,我们能看到一些持续关注公车改革议题的学者。有的学者连续十余年都在“死磕”公车改革问题,不仅在报刊上撰写了百余篇探讨公车改革方案的文章,还利用自己的人大代表身份多次向全国人大提交建议。事实上,每年全国两会,都有很多专家学者就公车改革的议题,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建议。

  在公车改革的问题上,需要避免的一种现象是,有些学者看到改革速度放缓,便对改革前景持悲观态度,进而放弃了这块“硬骨头”。其实,公车改革越艰难,越需学者们担负起责任,将学识转化为推动公车改革的真知灼见。如今这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声音对政府决策的影响日益增强,专家学者们要用好自己的麦克风。

  除此之外,给公车改革提速,还需要激活民间力量。公车改革既是削减部分领导干部福利的行政改革,也是与民众福祉密切相关的民生改革,因为公车所消耗的每一分钱都源于纳税人。充分的社会监督,是确保公车改革不走样变质的关键因素,有关方面要善待民众的监督热情和积极性,创造条件让民众能够监督公车。

  在广州,有一位下岗老伯,在过去7年时间里,以一名普通市民的身份,曝光了100多辆公车私用的现象,即便因监督公车遭打击报复也不停息。在他开通微博之后,支持和响应他的“粉丝”也日渐增多。尽管一些人可能不理解或不认同他的做法,但这种关心公利的态度和倔强的公民精神,是值得很多人学习的。

  在北京,有一位律师遵循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向北京市有关部门申请公开北京市公务用车的数量,并最终得到了明确答复。公开是保障民众知情权的关键一步,也是创造条件监督公车的第一步。从这位律师身上,我们同样能看到她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公民精神,这种监督热情同样也是公车改革的重要推力。

  前段时间,有一位小学生建议给公车挂红牌以便监督的建议,在网上引发热议;近两年春节期间,由一些微博“大V”发起的“随手拍公车私用”活动,也都得到了数万网友的积极响应。随着公民意识的觉醒,以及监督渠道的多元,会有越来越多的公民加入到监督公车的队伍中来,推进公车改革不能忽视这一股力量。

  诚如李克强总理所言,“现在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公车改革已是大势所趋,杜绝“车轮上的腐败”和“车轮上的浪费”,需要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而不能满足于公车经费“零增长”。让开明官员推动改革,让专业学者建言改革,让民间力量监督改革,用好这“三驾马车”,能给公车改革提供一个更快的加速度。(易艳刚)

 

关键词:领导干部,专家学者

责任编辑:段沙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