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渤海潮 >> 社会民生

底层温情难消“老无所依”之痛

来源: 华西都市报 作者: 2013-06-18 08:25:43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100公斤麦秸秆装车,年近七旬的张学武老人拉着它们,吃力地穿行在街头。6月16日下午,在郑州市嵩山南路,一位等活的民工目睹此景想到辛苦持家的父亲,心头泛酸,赶紧掏钱买下麦秸,让老人回家。(6月17日《大河报》)

  年近七旬,却在父亲节里卖麦秸,张学武老人无疑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幸运的,得到了好心民工的帮助,当地政府表示将酌情给予照顾。可以想见,倘若不是这次偶然经历,老人的生活轨迹还将一如既往的拮据。

  应该说,随着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制度的全覆盖,今天的我们正在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中国梦。不过,百里卖秸秆的故事,还是折射出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

  《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显示,农村月均养老金74元。对那些无人赡养的老人来说,家庭养老又无从谈起。而五保供养空壳化,难以适应需求。在有些农村,敬老院严重供不应求,且存在伙食不好、管理混乱等问题,离老年人的养老诉求相距甚远。关注百里卖秸秆,不能只唏嘘于个体命运,必须看到背后“沉默的大多数”。保障老人“体面活着”,需救济机制的补缺。(张枫逸)

关键词:农村,养老金,城乡老年人口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