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情消费”缘何愈演愈烈?
春节期间,记者在农村采访时发现,农民收入连续多年稳步提高的同时,办大寿、办本命年等“人情消费”也愈演愈烈,这让部分农民甚感为难,有的农民仅在春节期间就将一年收入的三分之一都用去随礼。“人情消费”已成为农民深感“头疼”的一种经济负担。 “人情消费”升级61也办“大寿” 农历正月二十五刚过,家住阜蒙县农村的王立强拢了一下自己这个春节的整个花销,这一算账不要紧,自己都被吓一跳:除去给亲戚孩子的压岁钱,春节期间参加各种“大寿”花的份子钱将近3000元!“这开春马上要买种子、化肥了,手里没剩几个钱了,这可咋整?”看着账单,王立强皱着眉头问媳妇。 记者发现,春节一过,农村地区像王立强一样陷入经济窘境的大有人在,很多村民感叹:现在农村随礼之风盛行,真有些不堪重负了! 采访中,王立强掰着指头给记者算了一下,他这春节期间近3000元的份子钱,多为参加各种寿宴的费用:村里有3份办“六十六”的,关系都不错,每家200;老姨夫“六十六”,随500;媳妇的二姨办“六十一”本命年,随300;朋友的奶奶办“八十”大寿,随500;舅舅的儿子结婚: 300元;一位邻居患病住院: 200元。“这还不算呢,开春还有两个亲戚家要盖房子,也需要随礼,等到了八月份一些家里有孩子考学的村民,还会大操大办到时候又要随出去上千元哩!”说起这一份接一份的“人情消费”,王立强说,真有招架不住的感觉了,“要说前几年春节也有办‘大寿’的,但基本都是办”八十“,谁承想现在‘六十六’的办,从去年开始‘六十一’的也办了,都是亲戚要不然邻里住着,既然请了,你说去是不去?”在北京打工的白浩,春节期间也回到了农村老家,在家里没呆上几天,送出去的礼金就有一千多元。小学同学办满月的、同学的奶奶办“六十六”的、朋友的母亲“六十一”的……,正月初八一天,白浩就赶了两个场,“有时村子里一天就能听到四五次鞭炮声,基本都是家里办大寿的。” 随礼名目繁多礼金水涨船高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现在农村的“人情消费”名目不仅限于以往的婚丧嫁娶,就是极常见的满月、压岁、贺寿、开业、当兵、升学、盖房、乔迁,有的甚至在城里找到了上班单位也摆宴席。在名目繁多的“随份子”的同时,随份子标准也在提高。礼金由传统的几十元“凑份子”发展到现在的100元起,上不封顶,其增长速度已超过收入的增长幅度。在一些村屯,“人情消费”已经成为许多农民除了农业生产、子女教育、求医买药之外的最大花销。 今年47岁的孙玉柱家4口人,大孩子在县城读初中,一个月花销在六七百元左右,老二在村里读小学。全家的主要收入靠种地,年收入在2万元左右。他告诉记者,近两年,凡是“抬手动脚”都得随份子,婚丧嫁娶就不说了,最令人头疼的就是七八月份的各种升学宴和春节期间“办大寿”的,“今天去这家,明天上那家,你就吃去吧!”令人疲于应对。 老孙说,除了宴请频繁,近两年农村的各种宴席也是办得越来越讲究,鸡鸭鱼肉一应俱全不说,有些人家火鸡腿、海鲜也都端上了桌。随之而来的是随份子的数额也涨了。“一般关系的最少100元,关系好些的要200元、 300元甚至500元!”仅去年一年,老孙随份子的开支就超过了2000元,对于他来说,确实是不小的压力。而在他的印象中,七、八年前,他每次随份子的数额仅仅是50元。 老孙告诉记者,最近这几年,物价不断上涨,办事宴成本的增高,也是礼金上涨的原因之一。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他们村的习俗,办一次事宴,东家事前要请帮忙的人吃饭、事后还要抽空再请帮忙人吃饭。这样办一次事宴,就要折腾三、四天,加之现在烟酒糖茶、肉食、蔬菜价格全部上涨,即便是按100元的平均额度随份子,东家收回的礼金也不能抵消事宴的各项花费。 |
关键词:农村,人情消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