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岁女孩被铐与干部形象被“误读”
据报道,名为《因倒水淋湿书记专车,13岁幼女戴手铐游街示众》的微博称,贵州省赫章县可乐乡13岁女孩饶某倒水淋到乡政府的车上,与政府工作人员发生纠纷,饶某被“戴上手铐游街”。另据调查,超半数受访基层干部认为当前社会对其存在普遍误读误解甚至丑化的情况。他们认为,“个别基层干部的贪腐行为”最影响基层干部的形象。七成基层干部焦虑“社会舆论不公平不公正”。 对于“13岁女孩被铐游街”事件,网友一边倒地站在了女孩和她的家庭一边,不惜使用各种难听的骂人话来抨击当地政府和官员。这是否理性暂且不谈,却似乎正好验证了《人民日报》的调查,好像公众对于基层干部的确存在普遍的误读误解甚至丑化的情况。 确实,基层工作不好做,基层干部心里有委屈,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见诸媒体的往往是以所谓“负面新闻”居多。但这并非“社会舆论不公平不公正”,而是媒体的性质以及新闻的规律使然。 真正需要思考的是,为什么关于基层政府和官员的所谓“负面新闻”,总是那么离奇那么野蛮?在传统媒体不断跟进报道的“倒逼”之下,所谓“负面新闻”的发生概率为何依然如此之高?在自媒体日渐发达“人人都是曝光者”的背景下,相关官员在“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愚蠢”道路上为何仍旧毫无收敛?说白了,还是因为权力没有被关进笼子里,一边指责媒体误读丑化,一边却又不肯乖乖地进笼子。 在“13岁女孩被铐游街”事件中,地方官员处理问题的野蛮和暴力,就是最好的证明。说铐起来就铐起来,说游街就游街,在可乐乡,警察俨如领导家丁一般。试问,对待如此失范的权力,公众焉能不愤慨?这样的事情隔三差五地真实发生在身边,公众又如何对基层官员产生好感?其实,公众绝无丑化基层官员的用意,相反我们都在期望他们能够干得更好。(盛翔) |
关键词:基层干部,负面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