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河北纸媒

高考“洋后门”更让人失望

http://www.hebei.com.cn 2013-05-26 08:12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因不是北京户口,张图无法在京高考。无奈,张建党将儿子送进国际班,准备出国留学。随后,有美国国籍的前妻提供援助,儿子很快能以美国人身份参加“美国高考”。奇妙的是,只要变成美国人,孩子又能在北京高考了——外国侨民享有直接参加北京高考的资格,且享受10分优惠。(23日《晶报》)

  孩子还是那个孩子,父亲还是那个曾经为孩子在京高考,多年来殚精竭虑的父亲,一纸美国国籍,顷刻间让父子俩的境遇峰回路转,披上侨民的“马夹”,如同拿到了中国高考的“万能钥匙”,不仅可以在京高考,国内的任意城市都可以“一卡通”,且高考成绩可以加上10分。这出逆袭的喜剧,充满了黑色与荒诞,实在让人读不出任何喜感。

  城市户籍壁垒影响最为深远的莫过于教育资源,并且高考因城市与地区在招生分配上的差别,呈现出不同的福利厚度。如在北京,个案中张图就读的北京实验中学每年能有七八十人考取北大清华,这个人数比很多省份北大清华的招生名额还要多。除名校招生比例之外,京沪等地考生各类别招生人数与考生人数的比例,都远高于其他城市和地区。换言之,拥有京沪户籍,意味着孩子考取大学的机会更大。

  异地高考喊了多年,却始终难以走出困局,根源在于高考政策设计的不尽公平——高考不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平等权利,分数之外还有诸多附加的条件。户籍的壁垒其实成了维护既得利益的栅栏。准许异地高考,触动了利益蛋糕,必然招致抵制。如,去年北京制订异地高考政策,10月18日,20余名京籍人士赴北京市教委信访办抗议放开异地高考。而在网络上,攻讦异地高考的事件屡见不鲜,成为城乡心理割裂的又一利刃。

  如此语境下,试图在壁垒上凿出一扇“窗户”的人们,猛然发现壁垒之上俨开着“洋后门”,某些人具有的“超国民待遇”让人咋舌,“土户口”与“洋户口”的霄壤之别,不免让人喟叹有个外国爹妈也能改变命运。细揣之,并不是户口有多少含金量,而是一纸政策赋予的特权总是向少数群体覆盖。换言之,没有公平理念的公共伦理,便不可能制定出具有公平性的政策。拼爹拼妈都拼到了“洋爹”、“洋妈”身上,更令人失望。(木须虫)

关键词:高考,北京户口,加分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河北青年报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