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学历遭求职尴尬:读研源于就业难终于就业难
[ 导读]遭遇“二次就业难”的研究生大军似乎更值得关注。从就业难到考研热,再到新的就业难,高学历者的求职尴尬问题正愈发凸显。 5月3日,在山西太原举行的青年节专场招聘会上,应届大学毕业生积极求职。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99万人,为历年之最。又逢宏观经济低于预期增长,2013届大学毕业生求职周期被称为“史上最难”。多地、多学校的统计数据也显示,今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韦亮摄 5月3日,在山西太原举行的青年节专场招聘会上,应届大学毕业生积极求职。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99万人,为历年之最。又逢宏观经济低于预期增长,2013届大学毕业生求职周期被称为“史上最难”。多地、多学校的统计数据也显示,今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韦亮摄 目前,即将走出校园的近七百万大学毕业生正因“史上最难就业季”被舆论聚焦,而在他们的队伍中,遭遇“二次就业难”的研究生大军似乎更值得关注。从就业难到考研热,再到新的就业难,高学历者的求职尴尬问题正愈发凸显。 两头遭遇就业难研究生的求职尴尬 即将研究生毕业的张文奇,没有想到有了研究生的学历背景,还是难逃求职尴尬。从今年三月开始,她已经投出40余份简历,去了20余场招聘会,参加3个省份的公务员考试。 “三年前找不到工作以为学历低,三年后,有了学历,人家又提出有工作经验者优先。”张文奇三年前从河北一所二本院校考入北京一所大学的法律专业。她说,当时放弃找工作选择读研,是为了在未来求职中增加学历筹码,没想到“躲了初一,难逃十五”。 张文奇遭遇的求职尬尴其实有着宏大的背景。她本科毕业的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超过630万人,然而三年过去,如今即将研究生毕业的张文奇,面对的是人数再创新高的699万毕业生,以及舆论所称的“史上最难就业季”。 近些年,随着就业形势的连年严峻,读研成了很多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又一选择。从张文奇参加考研的2010年至今,中国的研究生报考人数每年都以超过10万人的规模递增。 一项针对2013届本科毕业生国内读研意向的调查数据显示,选择读研的第一理由仍是“就业前景好”。但是,与本科生乐观的考研预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年来研究生就业困境的凸显。根据4月北京发布的数据,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签约率不足三成,其中研究生的签约率也只有36.59%。 对于自己遭遇的就业难,张文奇总结的原因除了有全国的大环境,还有自己选择的专业。“现在学法律的学生太多了,而且年年扩招。”学了三年法律的张文奇说自己至今都不喜欢这个专业,“当年选择法律,只是为了能考上研究生。” “学历社会”的学历贬值高学历求职屡见“低姿态” 相比于取得法学硕士学位的张文奇“至今不喜欢学法律”,近日一则“研究生求职吐槽7年啥也没学会”的新闻似乎更值得社会思考。在这条新闻中,一位即将毕业的研究生,在网上发帖哀叹面试失败及读书七年后的一无所获。 考研只为“学历镀金”,研究生连年扩招,研究生培养质量下降,这些都是社会对于研究生就业难原因的分析。 “不少高校,把举办多少硕士点、博士点,招收多大规模的研究生,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微博)看来,在不考虑师资力量的盲目扩张下,重规模不重质量的办学路径,导致了数量庞大的硕士、博士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 在“学历社会”的传统观念中,大多数人对于高学历者就业难的理解,仍是他们“高不成、低不就”的求职心态。 但是,自称“资深求职者”的张文奇这样描述自己的求职感受,“现在人才市场上,高学历的太多了,稍微待遇保障不错的招聘单位,动不动就直接要博士、海归,甚至还点名要‘211’、‘985’大学的毕业生”。 张文奇的这些感慨并非个例,网络上,“博硕多多益善,本科等等再看,大专看都不看,中专靠一边站”,成为毕业生们对于就业市场“逐高学历”的一句调侃。而诸如“哈尔滨招聘7名硕士环卫工”,“上海城管引硕士博士应征”等,高材生“低姿态”竞聘基层“铁饭碗”的新闻亦屡屡出现。 熊丙奇称,招聘单位不切实际地调高学历门槛,以毕业学校、学历高低来评价人才的方式会造成“学历高消费”、“人才浪费”等问题。他建议,从社会环境层面应该改革人才评价体系,打破“学历社会”,建立以能力为基础的新的人才评价体系。 研究生规模十年内翻番就业问题堆积 在连年凸显的大学生就业难背景下,2012年,教育部发布《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叫停了持续13年的本专科生扩招。然而,研究生扩招的脚步还未见停止。 在张文奇和她的研究生同学们正经历求职尴尬之际,今年4月,2013年研究生招生规模公布,其中,今年全国硕士生招生总规模为53.9万人,比去年增加约2.1万人,相比于2003年26万余人的招生规模,10年间,中国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已经翻倍。 今年年初,武汉大学一名女硕士为好找工作,隐证降级“冒充”本科生求职的消息一度引发“研究生抢本科生饭碗”讨论。 有分析称,因为经过十几年的本科生扩招后中国高校就业形势严峻,教育部门和高校有意无意地都把读研当成缓解就业压力的一种方式,而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几年后,量产出炉的研究生也面临几年前本科生遇到的同样问题,即适应研究生就业的科研岗位的增长大大低于研究生毕业人数的增长。 在熊丙奇看来,中国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走高,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就业问题的堆积。 “在最初几年,这确实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部分大学毕业生可以推迟两年、三年再毕业找工作,可是,时间一久,这些学生走向人才市场,积累的问题就显现出来。”熊丙奇称,如果这种发展教育的思路不变,此后若干年,年年都会是“最难就业年”。(记者阚枫) |
关键词:高学历,毕业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