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河北纸媒

一份“休闲报告”引发的借题发挥

http://www.hebei.com.cn 2013-05-21 08:32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国家旅游局在重庆首次发布《中国国民休闲状况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中国国民工作日空闲时间仅3小时,占全天的13.15%。远低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8个国家23.9%的平均值。在所有32类休闲活动中,中国国民更多选择家庭式大众化休闲活动,而旅游休闲排名较靠后。(5月20日中新社)

  一份针对国民休闲状况的全方位报告,注定有很多种解读路径。有人注意到了“工作日空闲时间”之短,继而又心生落寞;也有人揪出“国人旅游休闲意愿不强”的只言片语,乃至大加鞭挞……一个原本高度专业化的调查文本,却并未被公众严谨看待,反倒不幸沦为围观者吐槽休假权沦陷的载体。

  《中国国民休闲状况调查报告》的意义,自然不在于提示国人休假权堪忧、消费能力仍弱——凡此种种不过是人尽皆知的事实,又何必大费周章论述说明?事实上,该报告的独特性在于引出了某些颇为新颖的议题。比如,“国人倾向对自己的休闲抱有负面评价”、“制约国人休闲的一大因素,乃是在意外界看法”,此类结论含义更深。

  在当今时代,国人竟还对休闲活动心怀忐忑,这份含蓄与保守,当真令人困惑。然而联想到国民文化中,一切似乎又变得合情合理了。须知,在此间的伦理判断中,个体的感官享受,历来被归类为不务正业的消极事物。即便在商业文化的洗礼后,“消费者身份意识”强化的国人渐趋开放,但终究无法彻底跳脱传统观念的掣肘,而依旧认为“休闲是吃喝玩乐,会阻碍个人和社会发展”。

  国人旅游休闲愿望不强烈,最理所当然的原因,当然是无钱、无闲。但不为人知的心理因素,在深刻影响着你我的休闲习惯。相比于旅游,中国国民更多选择家庭式大众化休闲。这一方面意味着,受制于极短且集中的假期,国人无法尽兴外出旅行;另一方面也在说明,某种程度上,我们仍身处一个“家本位”的社会。

  倘若有钱有闲了,中国国民就会将旅游作为优先的休闲选择吗?未必!从本质上说,金钱、假期的多少,与旅行意愿的强烈程度,并不必然呈正相关关系。那么,何必纠结于《中国国民休闲状况调查报告》中的三言两语?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休闲模式,其既要有实现条件,又应不悖逆国民性与道德观。当然与此同时,呼吁提高收入、增加休假时间,也是可以理解且务必坚持的诉求表达。

  说到底,由一份“报告”所引发的借题发挥宣泄潮,也是一场可敬的维权发声。(蒋璟璟)

关键词:中国国民,休闲报告,旅游局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燕赵晚报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