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镉大米”背后的土地污染之痛
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外公开了抽检镉超标的8批次米及米制品生产厂家、品牌标识,其中有5个批次来自湖南。据悉,湖南当地已开始调查“镉大米”事件,相关米厂已停产待查。专家表示,一些地区土壤遭到镉、铅等重金属污染,再加上农业投入品滥用、外源性污染、养殖业污染等,是造成农产品重金属污染的“罪魁祸首”,并建议不要长期食用一个地方出产的粮食,应该尽可能分散化,降低风险。 “换着产地吃大米”,专家的建议放到现实中,委实是退而求其次的无奈之举。不过建议仍回避不了两个问题:一、倘若镉大米的根源在于土壤污染,那么普通百姓又如何能确保自己所吃的大米是产自没有污染过的土壤?事实上,广州此次抽检发现“镉超标率达44.4%”,多少表明镉大米并不是个案。二、以“鸵鸟心态”来防范镉大米,也不是保障食品安全的上上之策。 今年2月,本地有媒体以“湖南问题大米流向广东餐桌”为题,报道了湖南镉超标大米进入广东市场的消息。随后央视记者曾深入湖南问题大米产地进行调查,湖南省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站站长尹丽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大米镉超标的原因,和产地重金属污染有着直接的关系。数据显示,湖南省是全国最大的水稻主产区,去年水稻产量2631万吨,占全国水稻产量的12.9%。但同时湖南也是有色金属之乡,像此次广州通报的超标大米批次产地就分别位于湖南重工业城市株洲市和衡阳市,都是有色金属之乡。在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当地也意识到了重金属污染的危害性,并制订了重金属污染治理的一揽子措施,但囿于地方政府很难对一些大型有色金属国企“开刀”,导致效果并不理想。 以此而言,镉大米不仅是食品安全问题,更大程度上则是环境污染问题。国土资源部统计表明,目前全国耕种土地面积的10%以上已受重金属污染,而水稻对镉的吸附能力又很强,导致大米中镉含量很容易超标。鉴于我国人均大米消费量要远超其他国家,如何让公众吃上放心大米,理应值得重视。 目前,“稻米镉污染削减及快速检测技术与装备研究”已纳入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并通过中期评估。将大米的镉含量等安全标准列入必须进行的安全检测中,这很有必要。但要想从根源上防范镉大米,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其一,必须加强对土壤的监测,及时发现环境污染问题,不要等农民辛辛苦苦种出粮食,却因为隔超标而要销毁。这就需要尽快建立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监测预警体系,对污染程度和范围做到心中有数,而不能再以“土壤污染是国家机密”的态度拒绝公开。其二,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很重要,保护耕地不受污染、能种出安全的粮食同样重要。这需要加快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出台,明确土壤污染责任和环境权利,不能任由地方政府牺牲环境来换取地方GDP。其三,湖南作为稻米产销大省,可以考虑对产地进行分类管理,土壤深度污染地区不妨先治理再种植,污染较小地区可以进行土地改良,或者改种其他经济作物,同时还需对“鱼米之乡”和“有色金属之乡”这种产业的错误搭配进行反思,政府有责任进行有意识的产业调整,让大米远离有色金属。 |
关键词:镉大米,重金属,土壤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