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群众才能避免“花盆尴尬”
在新近修整某防汛墙时,有关部门为了改变河道边景观无“绿”的问题,在靠墙的长长人行道上摆上了一盆盆花树。然而有新闻媒体接市民反映,批评这些“路边花盆”妨碍了交通安全,行人因“花盆”挡路不得不在马路上行走。管理部门的同志颇有委屈:当初是按市民要求摆这些花盆的,今天又有市民反对。 其实,这种“路边花盆”尴尬并非仅此一例,一个区域菜市场的设置,公交线路的调整,道路单向、双向的变化,等等之事,也不时出现“根据群众要求办理”,又“受到群众反对”的尴尬。 平心而论,现在基层干部对“听取群众意见”的自觉性比以前高了,能够更加注重民声、民意。但是,在为群众办好事的过程中,一些干部有没有简单化的工作方式,甚至有没有被动式或者消极式地“听取意见”的情绪?还如,现在少数干部为群众做了一两件好事,总让人觉得像是在“施恩”,等待着“受惠”群众说“感谢”,有谁继续提点什么不同意见建议,那么就会觉得自己很委屈。这种情绪要不得。“路边花盆式”尴尬,说明我们的工作还有欠缺,有的即使是办了好事,还有不足之处或者是顾此失彼。比如,那个“路边花盆”,虽然是“绿化了环境”,但为什么就没考虑到行人会“被逼到马路上走”呢? 现实中,有些“好事”群众不满意,并不是不体谅干部,也不是不明事理。说到底,干部还得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一个干部心系群众的“尴尬”,就不会抱怨自己的“尴尬”;体察因我们工作不周到给群众造成的“尴尬”,就不会埋怨群众了。群众满意才是标准。 “路边花盆式”尴尬,是干部做好工作的压力,更是动力。群众工作没有“一劳永逸”。群众工作,为老百姓服务的过程,就是不断回答和解决群众提出的新问题的过程。对群众生活中出现哪些问题、表达出什么声音,一定要悉心观察、认真倾听,直面、研究问题,回答、解决问题,这样才能真正避免“路边花盆式”的尴尬。 |
关键词:群众工作,一劳永逸,花盆尴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