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过好日子,政府过紧日子
“本届政府任期内,一是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二是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三是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对这三条,中央政府要带头做起,一级做给一级看。”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当众“约法三章”,并誓言“要用简朴的政府来取信于民,造福人民,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这是新一届中央政府下决心削减政府开支的庄严承诺,也是生动践行“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的具体举措。 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既是民众期盼的最大福祉,也是政府工作的最终目标。任何一个现代服务型政府都必须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否则,就是辜负人民代表的信任,违背忠实于人民的承诺。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最重要的就是解决好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使人民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从而保证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这正是李克强总理阐述的政府施政目标之一:重点保障基本民生,编织一张覆盖全民的保障基本民生的安全网,通过完善低保、大病救助等制度,解决特困群体的基本生活。 实现“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施政目标,不仅需要政府出台保障性政策,更需要实实在在的财政投入。也就是说,改善民生要落实到真金白银上,既要让居民收入增长跑赢GDP,又要让民生投入增长快于财政收入增长。我国将逐渐告别财政收入高速增长的时代,财政蛋糕只有那么大,要维持民生支出的“只增不减”,就必须削减其他项目支出。而长期以来,有一些政府开支项目就广受诟病,比如居高不下的“三公”经费、越精简越膨胀的机关冗员、盲目攀比追求奢华的楼堂馆所。诸如此类的政府开支项目,不仅有进一步削减的空间,而且有强大的民意削减期待,所以必须首当其冲地进行削减。如此,既可以保证民生支出项目,还可以减少浪费和预防腐败。 李克强总理“约法三章”是以最简单、最直白的方式作出的民生承诺,同时也确立了一个公众看得见、社会可监督的刚性指标。“让政府过紧日子”可谓深得人心,这对于减少政府的自利性支出,减少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现象,减少“三公”消费,无疑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一些习惯了过“松日子”的政府部门能主动适应吗?“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削减政府开支触动的正是政府自身的利益,必然会遭遇改革者改革自身的难题,他们真的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吗?在执行过程中,或许会遭到一些地方政府、部门的消极抵制,或明减暗增,或避重就轻。这既需要政府“自我革命”的决心,更需要出台与“约法三章”相配套的监督问责制度,不仅让民众能够轻而易举地进行监督,而且要保障监督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李克强总理要求“中央政府带头做起,一级做给一级看”,这是一条经实践检验可行的改革路径。自去年12月以来,中央出台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推出了反对铺张浪费、倡导厉行节约的“六项禁令”。从中央的率先垂范到地方的积极跟进,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改文风、正会风、转作风”运动,并且取得了看得见的成绩,赢得了民众的普遍好评。中央政府带头“约法三章”,地方政府积极跟进,一级领着一级干,一级干给一级看,即便是痼疾,也没有不能根治的道理。 “为官发财,应当两道”。每一个公职人员都必须断掉发财享受的念想,必须把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作为神圣使命。明白了这一道理,就会习惯过紧日子,就会自觉忠实于人民。 |
关键词:好日子,紧日子,中央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