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望改革,祝福中国
3月17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李克强在谈到施政方向时说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现在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和攻坚期,因为它要触动固有的利益格局,而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李克强表示,再深的水我们也得趟,因为别无选择,它关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需要勇气、智慧、韧性。 不出意外,“改革”仍然成为新一任总理最优先考虑的议题。让人耳目一新者或许在于表达的方式,“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一句朴实的大白话既彰显了李克强的个人风格,也因为其中的丰富蕴含而成为国内外舆论争相关注的焦点。 政府换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相信包括总理在内的新一届政府所有成员都感受到了那种沉甸甸的责任,而因这种责任感,又一定会对面前的困难和挑战有着清醒的认识。不论是李克强提到的新一届政府任期内的“持续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这三大任务,还是确保目标完成的“建设创新、廉洁和法治政府”这“三大保障”,几乎都是千头万绪,牵一发而动全身,无一不涉及到多阶层利益和深层次矛盾。针对这些困难和挑战,十八大报告中“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等论述显示,坚持改革不动摇是执政党找到的唯一正确方向,解决中国的问题,舍改革之外别无捷径。 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改革”就是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中最强势的话语,即使是在多元喧嚣成为生活常态的时候,改革话语的强势地位实际并未动摇。对新一届政府来说,这种舆论生态有利于重启改革;但与此同时,因为公众已经日益习惯了以往的改革话语模式,新一届政府要想重新激活公众改革的热情和创造的智慧,就必须在改革大局上开创新的伟业。 也许,在改革话语人人耳熟能详的时候,最重要的反倒是一些最原初的问题: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改革?改革从何时何处改起又通向哪里? 如果承认“持续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诚为当下中国的三大急务,就会同意一个判断:我们所进行的任何一项改革行动,无论是在宏观还是微观领域,只要其有利于持续发展经济有利于改善民生有利于促进社会公正,这样的改革就一定是我们亟须的改革;如果社会对一项改革的利好存在普遍共同的认知,那么启动改革的时机无疑已非常清楚,那就是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改革需要赶快行动,特别是那些舆论和公众呼唤多年亟待变革的事项。当改革者大声疾呼改革必须有人民的觉醒和支持,期待用许下的改革承诺鼓舞和凝聚人心时,如果拿出狮子搏兔的精神,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全神贯注做成几件公众期盼已久的事情,实为赢得公众支持最有力的办法。 记者见面会上,李克强总理除了论述大政方针之外,也谈到了几件具体而微的事情,有心人可以发现,举凡行政成本的控制、行政审批事项的缩减、收入分配和劳教制度的改革等等,公众对此均可谓“若大旱之望云霓”。既然公众对行政成本漫无节制深恶痛绝,对此拿出一个遏制措施当然一定会为公众所热烈欢迎,李克强总理承诺,“本届政府内,一是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二是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三是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因为其极便于公众日常监督,赢得一片掌声自在情理之中。同样,收入分配改革既为社会各界所痛切呼吁,而政府能够马上行动的则有废除双轨制等措施,在已经深入论证多年的基础上,是否需要拿出一张明确的改革时间表呢? 改革不仅要成为动词,不断融入新内容勇趟深水区,而且改革的过程要为人民有效监督,改革的效果要为民众所目睹,改革的红利要为全民所共享,直至实现公平和正义。若能如此,改革的话语模式当可有效刷新。 “在田头锄地时得到高考录取通知消息的”李克强总理是以往改革的受益者,其一定对改革于个人和家国之意义有最深切之体会。寄望改革,祝福中国。 |
关键词:中国,改革,公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