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外语不能学至“失语”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院长张树华认为,中国应该制定科学的外语教育战略。张树华说,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深受其害,荒废正常的学业,使整个中国的教育质量遭到毁灭性打击,汉语也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 今天,没有人怀疑掌握一门外语的重要性,熟练掌握英语更是对升学、就业有着极大的影响。但语言的作用在于表达、交流,语言更承载着思想。当学习一种语言被设定成一个急切的目的,且牵涉太多功利因素时,显然已经背离了学习语言的初衷。 显而易见的是,当前学习英语的好处被不断放大,甚至有不少家长从幼儿园开始就为孩子的英语学习未雨绸缪。而现实情况也是如此,若英语成绩不够好,孩子以后的各阶段升学,直至就业都会面临不小的障碍。 英语热一直在持续,然而学得怎么样?那些年我们起早贪黑反复记忆的英语单词,如今还记得多少?语言从来都只能在人与人的交流中得到恒久记忆与传承,消耗掉太多精力的英语学习,到头来可能只见证了那些考试——毕业考试、升学考试、证件考试、职称考试…… 学习一门外语是好事,但当此种学习不再围绕语言本身,而是紧盯着“学成后”就能赢得的各种好处时,它必然是失败的。我们不能从一门语言的学习中发觉其背后的文化,甚至学了多年以后,才发现从不敢用它来交谈。实际上,也很少有教师要求学生学外语最终实现交谈,因为往往只要考试中有高分数就够了。 英语学习的急功近利无疑挤兑了宝贵的学习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也挑战了母语的地位和学习母语的热情。在一些学校,本应背诵唐诗宋词的语文早读因考试压力被迫换成英语早读,而在大学,很多人也将大部分时间留给英语学习,因为有着四、六级证在那里等着…… 最后,我们经历了高等教育,走向社会,才发现得了“失语症”:汉语表达能力匮乏、措辞不当、错误百出等十分常见。而曾经为之付出大量心血的外语,极可能因难有用武之地而逐渐遗忘。 学外语不能学至“失语”的地步。失去对母语的热情,失去对母语的尊重,也就失去了自信,带来了文化荒凉。 汉语的魅力需要被发现,一国之教育必须重视自己的母语,这是最起码的。而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应逐渐去除功利化色彩,让语言学习回归交流目的,变强制为自主选择,变强迫为潜移默化。(寇宇龙) |
关键词:英语,荒废学业,汉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