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时政经济

注入新动力涌流新活力

http://www.hebei.com.cn 2013-03-11 15:38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创新驱动关乎发展方式和路径

  李鸿忠代表(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创新是发展的“上游”,创新文化是发展的“上游的上游”,没有创新文化,就没有创新活动,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而体制机制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关键

  创新驱动不能仅仅靠科技创新,创新驱动是以新机制、新模式、新要素为推动力的新的发展方式。

  科技创新是发展模式转变的先导。假如经济总量需要增加50%,而能源、资源等只能增长10%、20%或者30%,这之间就有一个缺口,需要靠科技创新来填补。所以推进科技创新本质上是转变发展模式。创新驱动是发展方式问题,是发展路径问题。

  科技创新的核心是技术,创新的文化和机制是关键。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科技不简单地等于生产力。科研成果只有产业化、商品化,才能成为生产力。

  创新是发展的“上游”,创新文化是发展的“上游的上游”,没有创新文化,就没有创新活动,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关键。要围绕产业问题、转化问题、财富创造与分配问题,用市场机制、公司机制,大力推进科研机构转企改制,激发活力。创新环境就是经济发展和企业成长的环境,首要的是服务环境。按照“护幼容错不赦罪”的理念,对幼小的要保护,有错的要容忍,但是对坑蒙拐骗、故意违法犯罪的决不轻饶。领导干部作为“关键的少数”,不一定是技术专家,但要懂得和尊重科技发展的规律。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要着力抓好六个“突出”。

  突出市场导向——科技成果只有进入市场,进入人类生产生活,转化成消费品,转化为财富,才是现实生产力;突出应用导向——实践应用是科技活动的本质属性之一,智力活动要以“用”立业;突出企业主体——科技要素必须配置到企业才能发挥生产力作用,只有企业才最懂得怎样将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突出转化环节——重点是机制建设;突出创业拉动——科技创业,是推动科技创新的有效途径;突出重点地区和重点部位——抓科技创新不能平均用力,城市高新区的发展对提升区域科技创新和经济实力具有战略意义,要集中资源加快高新区建设。

  本报记者顾兆农欧阳洁付文整理

  实事点击

  落实创新产品

  政府首购

  今年,湖北将加快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大力推进18条高新技术产业链的技术创新。落实创新产品政府首购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金融政策,推动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科技成果推介和技术交易拍卖机制。

  两型引领改革创新推动转方式

  周强代表(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要逐渐打破传统产业界限,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三次产业之间的紧密衔接、互动发展

  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湖南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强省,必须以“两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来引领,以创新来驱动,下大气力打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

  “两型”既是我们的名片,也是抓手所在。以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试验区综合配套改革为契机,深化资源环境、土地管理、财税、投融资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扎实抓好差别化电价、阶梯水价以及污染资源使用权交易、排污权交易等重要改革试点。这样才能啃下“硬骨头”,建立完善产业项目准入机制、落后产业有序退出机制,形成推动产业转型的倒逼机制。

  湖南目前经济结构中传统农业型、重化工业型、资源加工型的特征比较突出,必须深化改革,加快形成以现代农业为基础、新型工业为主导、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力争到2015年基本建成现代产业体系,工业化率达44%,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20%,现代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比重超过50%。

  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过程中尤其需要注重融合发展。我们要逐渐打破传统产业界限,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三次产业之间、各产业部门之间、产业链上下游之间、大中小企业之间的紧密衔接、互动发展。

  转方式调结构离不开创新驱动。近年来我们加快建设创新型湖南,目标是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抢占竞争制高点、把握发展主动权。

  构建科技创新体系,离不开三点。一是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的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解决“钱袋子”问题;二是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不让科技成果躺在实验室“睡大觉”;三是培育创新“土壤”,落实好鼓励创新的各项政策,加快形成支持鼓励创新的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和市场环境,让全社会创新活力充分涌流。

  本报记者吕明军侯琳良整理

  实事点击

  600亿元投向

  十大环保工程

  “十二五”期间,湖南将投入近600亿元资金,着力实施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氮氧化物减排、重点湖库水环境保护、长株潭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库区清污、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配套、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环保产业发展千亿工程、长株潭新型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十大环保工程。

关键词:创新,科技,发展,产业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李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