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为庇护生命想办法
记者意外拍下轻生者在武汉长江大桥跳江瞬间的照片,成为昨日不少媒体转载的新闻。这样的画面,给人的心理带来冲击。 大桥与轻生,以前也曾作为新闻出现在人们面前。理智上,人们能分清自杀的悲剧与哪一座桥、一栋高层建筑乃至一条江河都没有必然关系,只是在陨落的生命面前,人特别容易受到震动。 对跳桥自杀事件,往往负载了各种解读。这里面,既有舆论的同情和对珍惜生命的人道呼吁,也有“难以避免”的极端事件的认识,自杀行为倾向于被归入个人行为的范畴。一些社会声音中,对轻生者,尤其是自杀未遂者的不解、漠视、揶揄乃至责难也不是个例。 在放弃生命的同时,还要承受道德上的压力,无疑给轻生者增添了双重悲剧色彩。一个人跑到桥上,选择往下跳,不是为了表演,可以想象,如果不是遇到重大变故,如果不是精神状态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程度,谁会选择这样的方式? 从世界来看,一些公共建筑往往会成为一些人选择放弃生命的场所,但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在为此付出努力,给生命以尽可能的庇护。如果选择在公共建筑里放弃生命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我们就要思考,能否为防止悲剧的发生做点什么? 我们看到,有的被解救者通过亲朋好友的规劝,内心的痛苦得到某种程度上的缓解,个人能够面对并延续自己的生活。这是一种方式。一个人轻生,最大的支撑就是家人和朋友。 但轻生者背后有时呈现一些深层的社会问题。比如高节奏、高压力的生活状态,以及孤独、疏离、冷漠、厌烦等情绪,这已经被视为现代性带给人们的普遍性的精神危机。如果疏导、排解等社会干预不够,轻生很容易成为一部分人寻求解脱的极端行为。这种状态下,轻生者所面对的,就不只是个人的问题,还有社会层面的问题,短时间很难解决,但亟须引起重视。 事实上,还有一些可以去做的事情。比如在对美国金门大桥等自杀多发地的研究中发现,设置桥体防护设施等提高自杀“难度”的“障碍物”,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冲动自杀的发生。韩国首尔在汉江的大桥上安装了监控系统,一旦发现有跳江倾向的人,便会自动报警,急救人员可在3分钟内赶到事发现场。涉及预防自杀措施的投入,公共财政是一方面,社会组织与团体也可以成为积极的力量。 还比如一些公共建筑旁的各种提醒语。德国汉堡的阿尔斯特湖边设置了防止自杀的标语,巴黎的埃菲尔铁塔,这个钢铁建筑的顶端挂着这样的话语:“用两分钟环顾美丽的巴黎,你的生活将不再黑暗”,莫斯科的奥斯坦金诺电视塔上有“给自己一分钟冷静一下”的提示语。 在武汉,一些部门为处理跳桥等“警情”投入了相当力量。跳桥轻生者不是社会“负担”,这不应被视为公共资源的耗损,解救本身不是值不值的问题,而是对生命的尊重。如果我们认为跳桥不完全是个人的事情,如果我们认为一个要放弃生命的人也能得到救护,那么我们在已经做到的基础上,还要多为庇护生命想想办法,尽可能地给生命以光亮和温暖。 (李杏) |
关键词:生命,自杀,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