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踩踏事故别拿“偶然”说事
湖北老河口小学踩踏事故,刺痛人心。据记者采访,有些家长、学生反映,2月26日晚有教师聚餐,部分老师醉酒,未能按时起床开宿舍大门,以致酿成悲剧。此说法未被官方证实,但当地政府已承认,这是一起责任事故,已撤免8名相关责任人。 踩踏事故发生后,调查、问责、整治,似乎正循序展开。与此同时,有些刺耳的声音,也在撩拨公众的怒绪:如校方称“刚刚开学,学生太兴奋”;2月28日当地媒体在报道时,还用了“家属情绪稳定”等词眼,可有死者家属称,还没人找他们谈善后事宜,反而有人催其早些将孩子遗体送殡仪馆。 如果说,火速问责、官员道歉,是循着“亡羊补牢”的态势发展,也有助于拉开反思帷幕,那避责式表述,显然太过麻木。校园踩踏事故,之前也曾发生过。看起来,它的祸由都带有几分偶然性:譬如这次,原因就疑为“老师醉酒,延迟了开门时间”。 但对于事故,若总拿“偶然”说事,则容易造成归因的片面化。教师失职,应遭谴责。但应看到,这起事故并非“一时不巧”。按理说,中小学学生心智尚不成熟,防患意识也较匮乏。在学生拥挤出门时,老师能加以应急性疏导,或许秩序也不至于混乱。 而更深层次的“溯因”,则在于:学生寄宿制下,宿舍管理的粗放与疏漏,而若仔细追溯,这或跟“撤点并校”带来的上学远难题有关;教师与“琐碎事务”管理者的身份嵌合,会否造成力不从心,懈怠心也潜滋暗长…… 踩踏事故已酿成,就该用深层归因、反思去续尾,而漏洞补全,应是反思的落点。惟愿孩子们的生命,不再因校园安全疮孔而凋零。(佘宗明) |
关键词:校园,踩踏事故,湖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