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青县好人铸就爱的长城
为170多名孤寡老人养老送终的“大孝闺女”周汝珍、36年养了17个爹的好人尹升、8年背着残疾同学上学的好少年吕希庆……在仅有40万人口的河北省青县,孝老敬亲、扶危济困、见义勇为、诚实守信等方面的道德典型,目前已多达1300多位。一个好人一块基石,“青县好人”正以质朴厚实的脊梁筑起一条爱的长城。 海选模范宣扬好人美名 “闺女呀,下辈子我变个牛吧,给你家耕地!”于军泉老人临终时颤抖地拉着周汝珍的手说。67岁的周汝珍是青县康复敬老院院长,这位上世纪80年代的万元户,放弃了富足的生活到敬老院来帮忙,一干就是24年。 20多年来,她照顾过170位孤寡老人,其中大部分是中风、伤残病人,还有些是精神病患者,周汝珍为他们带来生的幸福和死的尊严。每个来青县康复敬老院参观过的人都说:“就是亲儿女照顾还能咋样?”周汝珍说:“谁都有老的那一天,你要是真心对老人们好,老人们也会真心喜欢你。那种真情,金子都换不来。” 时间是尺,人心是秤。2008年周汝珍荣登“中国好人榜”,2009年获“感动河北十大年度人物”,2009年获河北省道德模范提名奖,2010年获“中华十大慈孝人物”提名奖。 “你身边有多少好人?”为了弘扬社会正气,青县建立了层层评比、逐级选拔的好人海选机制,挖掘各类型的道德模范,如孝敬模范、教子模范等。村街、社区“月评好人”、“季评好人”,年底镇(局)级评出道德模范,县级评出年度“感动青县”道德模范。宣传“平民英雄”,推崇“凡人善举”,青县还建立了宣传阵地,在城区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以播放视频、树碑立传等各种方式进行赞美。各乡镇、村街都设立了道德建设公开栏,凡被评上好人称号的,敲锣打鼓送上锦旗、牌匾。青县电视台还开办了《德化人生》栏目,10年来讲述青县人自己的道德故事520余期,挖掘推出了500多个道德典型,促成了健康向上的社会舆论导向。 互相关爱不让好人吃亏 “别人不救,我救!别人不管,我管!”在20年时间里,王俊岗救人近20次,救助的多是在公路上出车祸的。他见到出车祸没人管的,就马上奔过去送医院抢救,许多时候要搭挂号费、医疗费用,但往往是伤者脱离危险后,他悄然离去。尽管他多年来一直“隐身”,但还是瞒不住,获救者大多会千方百计打听到他是谁,毕竟,县城不大。“救人就是为了心安。”王俊岗说,“人有旦夕祸福,拉一把,就是救一条命。” 学好人,帮好人,做好人。榜样的力量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真善美的东西就在我们身边,道德典型就在我们身边。这些群众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更加可亲可敬、可信可学,更能引起社会共鸣,为此青县财政每年拿出40万元用于奖励道德模范,成立了“青县好人后援会”,设立了“道德建设公益金”,对困难的道德模范家庭进行帮扶和救助,使好人感受到全社会的温暖和关爱,让好人有好报。 全县30余家企业也纷纷出资慰问道德模范、帮扶困难家庭,到目前累计出资近百万元。医疗、金融等窗口职能部门纷纷出台对道德模范的优惠扶助政策,企业纷纷向生活困难的道德模范捐款捐物,群众纷纷把道德模范作为崇拜学习的明星偶像。 建好组织机制给好人保障 2010年下半年,“快乐阳光QQ群”分4次开展了“这个冬天不太冷”衣物募捐活动,志愿者们共募集到5吨衣物,发往贫困地区、送给本地贫困户;2011年5月,志愿者们与“越野e族”共同合作,远赴西藏,开展了“西部爱心之旅”,为沿途的贫困学校送去文具、图书等学习用品和衣物。 “快乐阳光QQ群”是青县400多个网友组成的公益志愿者团队。通过网络,一群互不相识的“80后”、“90后”走到了一起,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自2009年建群以来,他们参与活动累计5000余人次,出动车辆400余车次,行程8万余公里,捐出及募集款项达20余万元,与30多名孤寡老人建立长期联系,为60多名贫困学生找到资助对象,并组织了科普知识宣传、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家庭急救知识宣传、献血知识宣传等一系列活动。 青县道德建设的斐然成绩绝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而是不断加强组织机制建设,常抓不懈、多年积累的结果。青县通过组织吸收离退休老党员、老干部、德高望重的乡村“草根领袖”成立“老年道德评议会”440个,组织吸收先进青年、志愿者、网民成立“青年敬老协会”270个、“志愿者协会”和4个网络志愿者组织,成立县乡两级公民道德促进会,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群众性道德建设组织网络。通过这些群众组织,让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各种社会矛盾纠纷明显减少。 “一个地方若缺乏道德环境、缺乏诚信环境、缺乏公平正义、缺乏社会正气,经济和社会都不会很好地发展,即便发展了也不会可持续。唯有把思想道德工作抓好、注重对社会风气的引导,才能为科学发展观的真正落实创造良好的人文基础。”青县县委书记李新平说。 |
关键词:青县,好人,长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