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娄永增义办街头板报20年
在武强县街关镇铺头村的大街上,常常看到一个头发斑白但精神焕发的老年人,拿着粉笔和整理好的宣传材料,到南北大街上去一笔一划的书写黑板报。他就是热心宣传工作、为村上常年义务搞板报宣传的老退伍军人娄永增。在2012年12月11日武强县委、县政府召开的第三届道德模范表彰会上,他被表彰为“十大文明市民”。 娄永增,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53年,他怀着报效祖国的美好心愿参了军,1961年,当他从北海舰队复原回到家乡以后,以自己有文化的专长,在村上当起了义务信报员,后来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科学知识,又在大街上办起了4块黑板报。每逢报纸一道到,他便从报纸上寻找有关方针政策和科学知识方面的文章,一篇一篇的整理好,然后把它抄写到黑板报上。近年来,村上没有了信报员这个差事,为办黑板报方便,他自己掏钱订阅了《河北日报》、《新华每日电讯》等报刊,每天接到报刊后,他便把可做黑板报内容的文章一篇一篇的从报纸上剪下来,然后按类别用浆糊贴在一个个资料本上。现在,他剪贴的资料本子已有厚厚的16本,这些剪报本子,见证了娄永增为办好黑板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 在当今广播电视、报纸刊物等宣传载体十分发达的社会环境下,娄永增还那么执着的办黑板报,有的人曾不惑的问他究竟为什么?甚至有的人讽刺他:“都什么年代了,还办黑板报,真是吃饱了撑的!”他笑着解释说:“作为农村,能看到报纸的人终究是少数,农活一忙起来,电视新闻有时也顾不得看。我把国家的新政策和时事大事摘抄在黑板报上,人们下地干活时在大街上一过就看到了。” 出于这种关心国家大事的心理,娄永增办黑板报已经坚持了20年,仅个人掏钱购买的粉笔就有40多盒。人们喜欢他办黑板报的最大特点是,及时及地的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如今年以来,他围绕学雷锋活动,专门办了一期“雷锋精神没有过时”,围绕作风建设年、干部下基层专门办了两期“干部下基层六大任务”等这方面的政策解释,他还针对“一代身份证2003年停止使用”、“义务兵待遇”、“农村新农保”、“总书记胡锦涛参加香港回归15周年庆祝大会”、“孝敬老年人儿女常回家看看要写进宪法”、“经国务院批准,在我国南海建立地级市三沙市”等新闻时事和政府推出的有关新政策在黑板报上进行宣传,受到村民的普遍欢迎。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他把十八大报告的要点一一摘抄在黑板报上……。他办的每期黑板报时效性强,针对性强,每期都会吸引众多的村民观看和传播。他的黑板报,现已成为铺头村群众文化生活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几十年来,娄永增在政治待遇上并不顺当,因为一个亲戚在建国初期的“镇反”运动时被“镇压”而一直不能加入党组织,但是,他却一直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常说:“我不是党员,但还是一个共产党培养的革命军人,心永远要向着共产党。”今年已经79岁的高龄,但还一直保持着那种革命军人的作风,走起路来步伐有力,办起事来雷厉风行。在他的日记本上,工工整整的写着“我最爱唱的歌”,其中有《国歌》、《歌唱祖国》、《我是一个兵》、《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学习雷锋好榜样》、《革命人永远是年轻》……走着路,或是赶着事儿,他常常不由得便哼起他最爱唱的革命歌曲,难道这不正是一个复员军人精神不老的力量源泉吗?现在,娄永增除了义务为村上办黑板报外,每逢农历“逢五、逢十”北谷庄老年学校集中学习的日子,他还都骑自行车前去给学员们讲时事政治课。他常说:“我这一生,是党培养成长起来的,我不能忘了为人民服务,我要把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奉献给社会……”(刘金英) |
关键词:板报,黑板,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