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小康社会
小康社会是人类一个美好的愿望,古今中外都不乏对小康社会的美好构想,或者说人们总是在追求着这样的一种美好的社会形态。人不同于其他动物就在于人有理想,人要过社会生活,人们拥有社会理想,总是思考着怎样的社会生活才是最为完善的,才是最有利于人类发展的。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乌托邦再到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从上古三帝的治世到桃花源再到康有为的大同社会,这一切都是对未来美好社会蓝图的勾画。 当然不论是柏拉图的理想国亦或是康有为的大同社会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原因在于他们对于社会的设计不符合逻辑,缺少实证的支持。他们对于社会应然状态的解释存在着内在的逻辑上的矛盾,或者说他们对于那样的一个应然状态的假设的前提是有问题的,本身与可观察到的事实不符。在《理想国》城邦的所有人被分成三个等级,从根本上认同了人的天然差别,而由哲学王人治的国家也存在着诸多弊端,在我看来,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柏拉图所谓的哲学王,那样的一个近乎全能的人,几乎等同于神的存在。倘若真的有这样的一个哲学王的存在的话,那么他还是很武断地把所有人都代表了,他承认了整个社会可以有共同的审美标准,而且假设这个标准完全可以由哲学王来确定,并且不论他做出怎样的判断人们会一致发自内心的认同。从而也就否认了价值的多样性,否认了每个人的独立人格,或者说他在一定程度上把人当成了工具,用来维护所谓的社会理想状态的工具。这显然并不是我们追求的人类的理想。对于康有为的大同社会,更是从前提假设上存在着弊端,倘若自私是人的本性,就意味着它根本无法从人的情感中剔除,而任何行动都不可避免的或多或少烙下自私的烙印。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至今上没有一致性的倾向,显然康有为武断的把人作为善的动物的假设以及基于此假设的一切推论都是值得怀疑的。往往由好的假设推论而设计出来的制度却最终导致了坏的结果,而由坏的假设推论而设计出来的制度却往往会得到一个可行的好的结果,比如人治和法治就是一对典型的例子。 事实上,历史上尤其是中国的历史上对于理想社会的假设大多说都是神话似的描绘,很少在理论上推敲其可行性的问题。而马克思尽管也描述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形态——共产主义社会,但是他却在理论上进行了比较严谨的论述,说明了其实现的可能性。我们可以首先从现实出发,来推论小康社会的情形,在把它加以应然性的合理描述,如此就有可能得到一个比较客观而且可行的情况。从我们当下的现实来看,我们显然生活在一个福利社会当中,而这样的社会在过去的封建社会里是很难想象的,在当下这种福利社会里,按需分配在一定的程度上实现着,尽管它也许很少,但却是不可忽略的事实。当我们分析福利社会存在的原因时就会发现,其实它蕴含着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某些相同要素。可以肯定的是人类有着一种集体意识,有着一种社会理想,都希望人类整体能生活的更好,不然也无法解释为什么人们总是幻想着去创造一个乌托邦了。这使得建设这样的一个理想社会有了必要性。当然最重要的是必须要有足够的经济基础,从现实中我们可以发现,福利社会在前工业化时代是很难实现的,其最主要的原因正是那时物质的匮乏,物质匮乏的结果直接导致人们需求的无法充分满足。回过头来,我们再看当下的社会,我们用物质极大丰富来形容显然并不为过,在某种形式上实现了资源的富余,或者说实现了某种结构上的想对富余。这就使得整个社会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按需分配,进而为实现理想社会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基于此种认识我们可以根据现实做出进一步的假设,如果把这种按需分配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显然就需要更高的生产力水平和更丰富的物质财富,我们可以通过西欧高福利国家的情况大胆的对此进行类比。西欧国家那种高福利的政策显然是在更大范围上进行按需分配的实践,我们至少可以认为它与我们理想社会的某些情形是相似的。但是不得不说的是,如果按需分配的程度超越了生产力水平,那么显然是不合理的,说明整个社会的资源没有被合理的分配,如果超越的过多的话那么将面临社会崩溃的危险。 我心目中的小康社会,并不是虚无飘渺的,而是有充分的理论基础,那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虽然我并不认为共产主义是能够达到的,但是他至少指明了社会的发展方向。共产主义社会与现实的社会形态的关系可以用自然法与成文法的关系来类比,它是一种高于任何现社会形态,并指导着社会的发展方向,是一种社会的理想或者说是一种理想的社会。而小康社会正是介于现实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之间的一种理想的却是可实现的社会状态。我想他应该是一个宽容的社会,能够允许多种价值的存在,承认人的多元性。相应的人们拥有更为宽广的胸怀,能够接受各种新的事物。在这样的社会中,每个人都应该是自由的,当然这需要更为丰富的社会生产做前提。 这样的社会我有信心能够实现,当然,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修养,为小康社会的来临做好准备。 |
关键词:社会,理想,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