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快到了,能不能燃放烟花爆竹?1月24日,石家庄市政府发布通告,今年春节期间实行烟花爆竹禁放政策,三环以内区域及藁城区、栾城区、鹿泉区、正定县等建成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在河北不只是石家庄发布了“禁燃令”,保定、沧州、衡水、邯郸、廊坊、秦皇岛、唐山、雄安新区等均发布了春节期间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区域和时间,有的市县区全年禁放。
2018年春节河北大部分市区将“不闻鞭炮声”。对这样的“禁燃令”,大多数网民是非常支持的。虽然爆竹作为一种流传久远的“国粹”,象征着喜庆祥和,但当炮声震天响、烟花满天飞过后,空气中会弥漫浓浓的硫磺味,会在短时间内加剧空气污染。2017年除夕至初一,338个城市中,259个城市出现不同程度的污染情况,占76.6%,其中124个城市为重度及以上污染,春节一些城市雾霾爆表主要元凶可以说就是鞭炮。其次燃放烟花爆竹,我们所有人不仅要忍受震耳欲聋的噪音,还会造成火灾伤人等事故,带来安全隐患。
燃放烟花爆竹曾是春节不可或缺的记忆,或许有人会说,没有炮仗声,我们过的还是那个传统中国年吗?热闹在哪里?喜气又靠什么传递?这些想法并非不可理解。当民俗撞上雾霾,要年味还是要蓝天?这不仅仅是执政者必须面对的难题,也是我们每个人需要面对的。这几年雾霾频繁造访河北,蓝天白云成了百姓冬季生活的奢侈品。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每个人的梦想,“打开窗,就有新鲜空气迎面而来”可以说是市民身边最直观、最受用的获得感。而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里集中燃放烟花爆竹,虽然会把“年”的怪兽吓跑,但却把雾霾招了进来,使PM2.5浓度瞬间激增。当一种民俗已成为空气污染的主要“罪魁祸首”和安全隐患的时候,我们还有什么理由非要坚持呢?
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在中华大地上传承了两千多年,已沉淀在每位中国人的血液之中。好的年俗当然要与时俱进,要契合这个时代民众的环保诉求、安全诉求。我们需要年味,但年味不仅仅只有放鞭炮,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有着丰富的年俗,少了鞭炮这个环节,还有祭灶、除尘、写春联、挂年画、贴窗花、蒸年糕、包饺子、守岁、拜年……这些年来,从民意调查看,燃放意愿在逐年下降,过一个有蓝天的绿色春节无疑是越来越多人的选择项。其实阖家团圆是第一主题,也是最重要的情怀,一家人在一起过一个文明祥和、空气清新、低碳绿色的春节,这才是春节的核心价值。
“禁燃令”拉开了河北“绿色新年”的序幕。没有鞭炮声咱可以发掘、养成新的年俗,比如祈求安泰,不燃放烟花爆竹,很多人选择旅游、健身等新年俗。祭祀祖先,许多家庭改烧纸焚香为敬献鲜花。变化的是年俗载体和祈福仪式,不变的是庄重气氛和美好期望,变与不变中,我们彼此依偎、互相温暖的精神家园更加牢固。让我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主动改变需要改变和可以改变的,留住这份节日里不变的美好,我们就能在追寻美好明天的路途中走得更加豪迈、更加从容。我们相信春节禁放烟花爆竹的城市队伍会越来越多,让我们一起用实际行动自觉遵守“禁燃令”,为了河北的天更蓝、空气更清新,让我们一起过一个“不闻鞭炮声”的绿色环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