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库 > 专题新闻

【学思践悟十九大】“不打招呼”才是检查的正确打开方式

来源: 长城网  作者:曹瑞晓
2018-01-26 11:13:46 
分享:

  有媒体报道,有部门下乡暗访走进某个“榜上有名”的村子,发现文化广场堆满柴草,村委会办公室布满灰尘。村支书一身酒气地嘟哝道:“咋没提前打招呼就来了?”

  “明天就去检查了,都准备好了吧”……这样的话似乎成为部分地方和单位的惯用套路。上级检查下级工作,本应是对下级单位一年来工作的考核与评价,可在提前打招呼的检查工作却俨然变了味,检查成为了走过场,只要事先打招呼了,被检查单位就会下足功夫“做好准备”,成绩尽量突出,问题尽量遮掩。这样的检查如何能够检查出“真问题”?看来,不打招呼的检查还需要下一番“苦功”。

  不打招呼的检查需要在强化认识上“较真”。提前打好招呼的检查,被检查单位提前做好了准备,听的、看的都是精心准备好的“曲子”和“盆景”,既动听悦耳,又赏心悦目,检查人员除大加赞赏外,很难再说出点别的东西来,最终检查只能是以“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形式告终。只有强化思想认识,检查单位采取“不打招呼、不定路线、直奔基层、直插末端”的督查方式,被检查单位敢于直面问题,将问题暴露出来,通过临时突击,挤干汇报材料里多加的“水分”,摒除“花架子”,真正才能调动起真抓实干者的积极性,摒弃弄虚作假的歪风。

  不打招呼的检查需要在检查方式上“较真”。事前透露风声,检查单位立马集结所有人力、物力、财力,加班加点,对已有的成绩按评分标准大力粉饰,未完成的任务则胡编乱造,以假当真,这样只能盖住“真问题”。检查方式上变“明查”为“暗访”。能够一竿子插到底,直接深入到被查下属单位去听、去问、去看,可以当场见识被检查的单位的真面目,使那些习惯于做表面文章、弄虚作假、专门糊弄上级者来不及掩饰,“红红脸”、“出出汗”,从而能够保证检查结果的客观真实性。

  不打招呼的检查需要在监督机制上“较真”。前呼后拥,层层陪伴,虽然检查者煞是风光,却很难深入基层了解群众呼声,检查也就成了“走过场”,这样的检查不要也罢,形式主义的检查不仅不能查出真问题,还需要费心费力“搭架子”,做准备,这样的检查将会“逼”得基层弄虚作假,助长大吃大喝、铺张浪费之风,既影响了党的执政形象,也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检查需要“动真格”,就需要完善一套监督约束机制,变“事后监督”为“全程监督”。面对基层单位出现的问题,只有扎实整改,敢于对问题“开刀”,检查的意义才不会大打折扣。

  对于检查,要么不检,要检的话就必须先得做到不提前“打招呼”。舍弃作秀、走形式的作风,不走过场,让检查工作能求真务实,去伪存真。(曹瑞晓)

关键词:不打招呼,检查,暗访责任编辑: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