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时评 > 时事快评

实习不能把学生直接送上生产线

来源: 长城网  作者:胡印斌
2018-01-24 10:55:08 
分享:

  ●胡印斌

聊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一位学生在昆山康佳电子有限公司实习后展示双手。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日前,山东聊城大学学生在微博上写下一封“救助信”,称“被学校强迫实习了一个星期,不止一次有了想死的念头”。据这位学生介绍,学校要求数百名大三同学,寒假期间到昆山康佳电子有限公司、苏州佳世达科技有限公司实习。名义上是实习,实则通过与劳务中介签协议,把学生“卖”给工厂流水线当工人。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低,不少学生质疑学校将实习课程变为捞钱项目。

  大学生实习期间体验一下流水线上的辛苦,多一些实践经验,多一些体察与触摸感,本来也无可厚非。一般而言,似乎也不应该叽叽喳喳大吐苦水。毕竟,实习是一种“模拟”劳动,也是大学生进入社会之前,了解工作环境、锻炼自身技能的主要途径。在这期间,即便“手上起了水泡”“五个指头都磨破了”,也算不得什么,做任何事情有付出才有回报。

  不过,这里边也有一个界线。即实习就是实习,而不能把学生当廉价劳动力,不能用成建制、有组织的大学生来填补企业的“用工荒”,更不能以毕业证、学位证等等作为要挟学生就范地工具,把大学生驱赶到生产线上。

  这是两个概念,不能随意混淆。实习学生的职责固然是参加劳动实践,但不能被当苦力使,任何机构、单位不得以任何方式侵犯其人格尊严、绑架其人身自由。聊城大学以实习为名,把数百名学生通过中介“倒卖”到企业,每天要干13个小时,且明示“不实习没法领毕业证”,这显然已不再属于实习范畴,变味了。

  近年来,类似强制实习现象屡见不鲜。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去年7月,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强制要求700名大二学生暑期到山东烟台富士康实习,学校宣称,实习有18学分要求,如果不实习将影响毕业。另据央广新闻报道,去年11月中旬,河北宣化科技职业学院组织246名打学生到深圳某电子厂实训,每天在流水线作业10小时。实训承诺两个月,结果合同变成两年。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对2021名受访者的一项调查显示,50.0%受访者在大学期间遇到过强制实习。

  学校为什么热衷于把学生送上企业的生产线?一方面,学校课程设置、培养计划有实习这样的内容安排,而实操也确实是课堂学习的必要延伸,不可或缺,也不可替代。如果有企业能整体接收学生,也会帮学校省去很多麻烦事。

  另一方面,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以及内地工业化、城市化的蓬勃发展,东南沿海很多企业都出现了“用人荒”,一线员工不敷使用,招工又招不来,大量订单无法完成。而流水线上也无非是熟练工,只要经过简单培训就可以上手,这样,企业的诉求与学校的愿望一拍即合,大批学生也就成了学生工。而如果这里边涉及到校企之间的利益输送时,则学校的积极性就会爆棚。

  只是,在这一单单看似完美的“校企联合”生意中,学生的意志、权益往往被忽略,很多时候,甚至连学生意见也不征求,直接把他们送进工厂。

  对于类似侵权行为,教育行政部门有责任有义务强化监管、严格规范,对于极端案例不妨启动调查,一旦查明其中存在利益勾兑、倒卖学生情形,必须严厉问责,不得姑息。这不仅是要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也关系到学生的合法权益。同时,涉事大学生也要像聊城大学这位学生一样,勇敢地站出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要相信,面对自身有可能被奴役、被驱使的处境,每个人都有说不的权利。

  至于实习怎么办?其实并不难办,若是学校集体组织,要强调实习的实效、品质和吸引力;若是学生自己实习,则要多一些针对性的锻炼与学习。一句话,实习之要,在于实实在在地学到本领、掌握技能。

关键词:实习,学生,生产线责任编辑: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