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焦点

人工智能之“热”应带来更多思考

来源: 光明日报  作者:华挺
2018-01-15 09:33:45 
分享:

  400台机器人整齐划一跳街舞,开场酷炫;复兴号、火星漫游车、天鹰无人机、神经外科导航机器人,分别代表中国速度、中国高度、中国力度、中国温度——日前,央视科学挑战节目《机智过人》第一季收官,一项项人工智能成果展现在观众面前。

  首季《机智过人》热播,与其采用的“人机对战”综艺手法,即人脸识别等国内人工智能顶尖项目接受超强人类检验有关,根本原因则是人工智能在2017年的发展之热。在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等发布的《网络正能量传播蓝皮书》中,“人工智能”位列创新中国热词榜第一。而在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等联合主办的“汉语盘点2017”活动中,“智”字则被选为年度国际字。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力量,既是贯穿2017年的科技文化现象,也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关键词。

  从写入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到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再到2017年12月工信部印发《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人工智能”在2017年持续火热。

  在产业层面,知名科技企业纷纷发布人工智能发展战略,许多“独角兽”公司应运而生。2017年11月,科技部公布了第一批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自动驾驶、城市大脑、医疗影像、智能语音这4个细分领域受益。

  《机智过人》广受关注,是国家政策导向和市场发展风向在文艺创作领域的反映。而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则成为《机智过人》这档综艺节目引发的深层思考。在2017年年底举办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人工智能会不会更好地服务于人”成为热点话题,很多互联网领域人士并未过多讨论技术创新、商业模式,而是从哲学层面考虑人工智能的发展走向。

  人工智能发展的逻辑为何?《规划》明确,“推动以人类可持续发展为中心的智能化”。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发展,只靠国家政策引导是不够的,只靠企业自发行动是不行的,需要的是全社会共同参与、讨论,为“人工智能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和政策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贡献智慧。从这个意义上说,《机智过人》这样的科普行动和文艺创作多多益善。

  在2018年,在未来,人工智能会越来越“热”。较之可能在某一天实现的“机器人像人一样思考”,“人像机器一样思考”才是令人担心的。如何不让这样的局面出现?唯有人类不断思考、不断创新。(华挺)

关键词:人工智能,机智过人,科学责任编辑: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