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所变身茶馆何止是人气“足”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五年来,打击“舌尖上的腐败”一度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而隐藏在公园景区内的高档餐饮场所和私人会所也逐步被曝光在社会关注之下。昔日高端“西湖会所”变身“百姓茶馆”,平民价人气足。(10月9日新华网) 唯其清廉,可抵挡物欲横流,可练就百毒不侵,可树立端方形象,可吸引万众归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制定和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破题,严字当头、刀刃向内,力求解决新形势下作风建设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在一系列举措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好转,可谓效果显著。以报道中的昔日高端“西湖会所”变身“百姓茶馆”,平民价人气足为例,会所变身茶馆上涨的又何止是人气和还湖于民,它折射出的是踏石有印、抓铁有痕改作风印迹,看到是以“常长”二字抓作风,一抓到底,绝不懈怠决心和毅力。 事实上,对于隐藏在公园景区内的高档餐饮场所和私人会所,国家建设部早就颁布了《国家重点公园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即: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国家重点公园的功能,不得侵占国家重点公园的用地,不得擅自改变国家重点公园的用地性质,不得出让、变相买卖国家重点公园的资源,不得进行经营性开发和上市。而遗憾的是,一些地方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搞变通、打擦边球,不仅让相关法律法规形同虚设,更是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言行不一、知行脱节,岂能取信于民;抓而不实、不动真格,岂能狠刹歪风。 当然,高端会所并非洪水猛兽,在众多发达国家,同样不乏顶级会所存在。可问题关键还在于,这不仅仅是重拾艰苦朴素,回归普通民众,回归日常生活应有之义,实际把权力从私人会所中剥离出来,让公共资源归公共。诚如当地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所说:经济利益当前,转型过程中也有阵痛,但还湖于民、还景于民、还园于民,挖掘文化底蕴之后转型是党风政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的确,扫除公共资源领域中的私人会所,是规范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措施,也是反腐的必然举措。从根本上消除横亘在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的无形之墙。 先禁其身而后人,打铁还需自身硬。回到会所变身茶馆,平民价人气足,遏制会所歪风、刹住公款吃喝风,不能单靠会所变身、道德呼唤、舆论讨伐、民众监督,还必须加筑制度高墙,加大监督惩治力度。要规避不良作风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抓一抓有好转,松一松就反弹特征;要在建制度、立规矩上下功夫的同时,弥补“三公经费”的财务报销的制度漏洞,勒紧“钱袋子”;要公开、透明各类经费的开支去向;更得约束权力,杜绝高端会所没了,却在一些居民区或是机关食堂里吃喝的一些不良现象。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好风气,则正气足;正气足,则人气足。改作风,难的是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它亦检验的是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政治责任。无疑,会所变身茶馆是正气带动了人气“足”,值得一赞。笔者相信,随着持之以恒的真转实改,随着强有力的监督发力,定能从思想深处触动党员干部敏感点,将改作风内化为精神追求和自觉行动,以优良党风政风带动社会风气日臻向好。(鱼予) |
关键词:会所,茶馆,风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