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账号注销到底难在哪儿
如今想要体验一项新的互联网服务,“注册”是必要的前提。然而,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用户喜好的变化也一直在发生,如果有一天,你想和这个应用彻底分手,希望将个人资料从平台抹去,就会发现“注销”并不容易,这几乎是大部分互联网应用“不能说的秘密”。有媒体记者亲自测试多家互联网平台的注销流程,得到的结果让人大吃一惊,有的平台竟然连注销的功能都没有。(央广网10月9日) 上个月,国家四部门公布了对首批10款网络产品和服务的隐私条款评审结果,其中大部分产品和服务都提供了在线注销账户等功能。可从这次媒体的调查来看,情况还是不容乐观。一些可以注销的账号,也往往设置了较为复杂的前置条件,并非用户想注销就能注销;一些平台则直接声称不能注销,“账号一旦注册就会永生”。 注册容易,注销难。了解到这个真相,以后对于无处不在的网络账号“注册”提示,估计每个人都得慎重思量一番。一旦注册,就意味着你的账号及其对应的使用信息、数据等,都将进入“不可消除”的状态。但在一个现实生活与互联网全面接轨的时代,避免陷入可注册而不能注销的网络“陷阱”,仅靠个人的“抵制”和“慎重”无疑是不现实的,行业的整体革新才是关键。 网络账户注销到底难在哪儿?从业内专业人士的分析来看,这并非什么客观上的技术原因所致,而更像是基于互联网平台自身利益的一种“潜规则”所致。上海社会科学院互联网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易就认为,目前注销网络账号困难重重,最大的原因就是中国的互联网公司非常依赖风险投资,风险公司投资估值的主要依据就是用户数量,这是最大的一个估值的资本。换句话说,用户数量是只能多不能少的。但是,如果用户有自由选择的权利,用户数就会有涨有跌,这是企业或平台不愿意看到的。基于这个原因,网民应该拥有的自由注销权利,就被剥夺了。 从互联网平台的角度看,“留”住用户看似“理所当然”,但从用户利益的角度看,则明显有失公平。一个只能被“永生”的网络账户,意味着在不需要时,也只能让其闲置,由此用户也就必须承担某种本可避免的被盗用风险。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不能注销,账号(哪怕是“僵尸号”)及其所连带的个人信息、消费记录等信息资源,都将无条件被网络平台永久霸占和使用。也就是说,作为用户,注册了一个不能注销的网络账号,在一开始就失去了对自己账号信息及网络痕迹的处置权。显然,这间接构成了一种权益上的绑架。 网络账号不能注销,不仅是用户“被遗忘权”不被尊重的问题,在现有规定之下,也明显触碰了制度底线。《电信与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明确规定: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在用户终止使用电信服务或者互联网信息服务后,应当停止对用户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并为用户提供注销号码或者账号的服务。可见,是否保障用户的注销账号权利,并非互联网产品和服务平台的自选项,而是国家规定的统一要求,所有平台都应该不打折扣地执行。 网络账号可注册却不能注销,也是对互联网开放精神的一种伤害。即便这种“潜规则”的形成有着投资估值方面的考量,这种估值模式也并非不能改变。更何况,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长起一大批互联网公司,互联网生态也一直在发生深刻变化,对于账号不能注销这个看得见的bug,互联网企业理当有走出“潜规则”的勇气和担当。一家足够自信的互联网企业,真想留住用户和资源,应该依靠更优质和更人性化的服务,依赖强行霸占和耍小聪明式的“不平等”条款,即便能够制造光鲜的用户数据,也难以成长为真正受人尊重的企业。(朱昌俊) |
关键词:网络账号,注销,互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