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渤海潮 >> 微言大义

“第二成绩单”的意义大于争议

来源: 长江日报 作者:丁恒情 2017-09-29 09:47:27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从今年起,清华大学的本科生将不只拥有学业成绩单,还将迎来一份专用于记录创新创业、社会工作、学术科研、竞赛比赛、志愿公益等经历的第二成绩单。(9月27日《北京日报》)

  这引起了很多人的质疑和争议,其中最大的质疑就是认为“第二成绩单”既没有打分与量化,也不会作出评价,似乎没有意义。诚然,这份成绩单不能区分优秀与后进,但对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发育有深远意义。

  对“第二成绩单”的质疑,更多的是教育功利性的延续。在当前的应试教育体制下,成绩就是硬道理。哪个学生的成绩好,谁就能考上好学校,进而获得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在此语境下,我们对学生只能实行以学业成绩为标准单一性评价,即使大学生也不例外。

  “第二成绩单”的设立,让评价机制更加全面、更加合理,改变了过去单纯片面地“以考分论英雄”的评价模式。我们也应当看到,在分数就是硬道理的指挥棒下,有的学生成绩突出却无法表达自己,有的学生能掌握知识却无法独立思考,有的学生能考高分却无法自理生活等等。可见,社交、逻辑思维和动手实践等一系列能力,可能会因为考试不考就被束之高阁。然而,这些能力却是学习、生活甚至就业中必不可少的。

  设立“第二成绩单”,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视与正视,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度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进行创新创业,不再是不务正业,而就是正业。让课堂教育与第二课堂并重,让学生能得以全面发展,这是对高等教育内容的拓展、深化与优化,有助于改变学生“高分低能”的现状。

  从这个角度来看,“第二成绩单”的意义是大于争议的。通过设立“第二成绩单”,整合现有的第二课堂资源,既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经历,又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希望清华大学设立的“第二成绩单”能给其他高校带来思考,从而让我们的教育真正回归其本义。(丁恒情)

关键词:第二成绩单,高校,教育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