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的为民情怀为何深深打动你我
为百姓吃饱肚子,他勇于担当,为“高产穷县”减少征购跑省进京,实事求是反映人民心声;为乡亲致富,他不断找寻让群众生活好起来、富起来的路子;为了正定的未来,他关心教育,从校舍抓起,要求每个村庄最好的房子是学校……始终把百姓的事放在心里,品读总书记在正定从政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朴实如邻家大哥,触动了无数人的心灵,深深打动着你我。 一是抓改革,心系民生。在河北正定工作的三年多时间里,习近平住在办公室、吃在大食堂,和这里的人民“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倾注了极大心血和情感。他骑着自行车走村串户,调查研究。“治国之道首先裕民,民富才能国强”。让百姓生活好起来,富起来,是他始终牵挂于心的大事。他鼓励自己分包的滹沱河南片和城关片9乡1镇要率先致富,为万元户颁发“率先致富奖”,给致富农民撑腰。为正定发展商品生产谋划路子,他到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子调研,得知厂子遇到销路困难,通过各种途径帮忙介绍客户。尽自己的微薄力量,亲手为群众做一点实在事情,习近平与这方土地、这里的老乡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说:“正定是我的第二故乡。” 二是说真话,为民请命。跑省进京,向各级相关部门反映高征购的问题,在那个年代,如果心里没把老百姓当回事,没有为民请命的担当精神是下不了决心的。一是怕有损全国“农业学大寨”先进县的形象,二是怕上级领导不高兴,三是怕对习近平个人政治前途有影响。对这些顾虑和担心,习近平的回答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倡实事求是。同中央保持一致,就应实事求是反映群众心声,反映现实问题。为人民请命,掷地有声。 三是抓教育,善作善成。一次,平易近人的习近平下乡发火了。原来,当天习近平一行骑车来到北贾村小学查看校舍,令他没想到的是,一眼看去,富裕的北贾村,小学竟然是破败不堪,无人修葺,老师学生就从墙上的一个大窟窿进进出出。“怎么搞成这个样子?这么破败的学校,你们怎么看得下去?”习近平声调有些提高,责问赶来的校长。“教育关系着子孙后代,要做到全村最好的房子是学校。”为掌握全县校舍危旧情况和修缮进度,习近平一有时间就去转学校。近的骑自行车,远的开车去,哪个村、哪个学校、哪一间教室是危房,危到什么程度,习近平都要在笔记本上一项不落地记下来。从人民群众的关心关切抓起,从小事细节抓起,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总书记当年在正定留下的好思想、好方法、好作风,是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四是接地气,平民情怀。1984年,习近平从北京乘火车返回正定。途中,铁路工作人员查票,发现车厢里一对小姐妹上车没买票。习近平听了姐妹俩的诉说,尤其是看到她们穿得破旧,脸上稚气未消,就主动掏出钱来为她们补了票。这对姐妹后来找到正定县委大院,习近平不仅没要她们还的车票钱,还又掏钱让人送她俩到石家庄火车站,登上回家的火车。这件事,被习近平的母亲齐心写进了怀念习仲勋的文章《我用微笑送你远行》中,因为她十分欣慰,儿子能像父亲一样,“把百姓的事放在心里”。总书记的为民情怀至今读来仍然令人心头一热。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对燕赵大地充满深情。不只因为我在这块土地上工作过,更是因为这是一块革命的土地,英雄的土地,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土地。”习近平在正定工作期间的从政风范和人格魅力,让我们从中得到启迪,汲取力量。一个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与老百姓打成一片,情同一家人,信念坚定的领导人,是百姓之福,是中国之福。我们相信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人民生活越来越幸福,中国越来越强大。(魏金改) |
关键词:总书记,为民情怀,正定 |
相关新闻
• | 千年古镇谱写文明新乐章 |
• | 一枝一叶总关情 |
• | 为百姓“做一点实在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