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渤海潮 >> 热点推荐

[e观沧海]坚定不移“去产能”,不容有丝毫懈怠

来源: e观沧海微信公众号 作者:刘凤敏 2017-07-11 09:55:37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今年上半年,河北省压减炼钢产能1053万吨、炼铁产能1226万吨,实现“双过千”,分别完成国家下达年度任务的67.4%、75.5%,压减进度明显快于往年、好于预期;退出煤矿17处、产能404万吨,分别完成国家下达年度任务的155%、54%;火电、焦化、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去产能工作稳步推进。到今年底,河北省将全面完成6643任务,钢铁企业减至100家以内,产能控制在2.5亿吨以内。(2017年7月8日《河北日报》)

  任何时候,去产能的信心和决心绝不能动摇。要抓实思想认识这一先导,充分认识去产能是中央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进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河北经济转型升级必须迈过的一道坎儿,必须不折不扣坚决完成,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去产能必须保持清醒认识和定力,不能只考虑地方发展,不能只顾眼前利益,特别是要排除价格波动影响,摆脱短期利益诱惑,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主动去、坚决去、去到位,不然转型升级和优化重组将无从谈起。今年上半年,河北省压减炼钢、炼铁产能实现“双过千”,火电、焦化、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去产能工作稳步推进,无不彰显了河北坚定不移“去产能”的认识是清醒的,态度是坚定的,行动是果断的。

  不惧涅槃之痛,方能浴火重生。去产能就是“刮骨疗毒”,是要拆高炉的,注定要伤及企业筋骨,带来的必然是阵痛,但如果不狠下心来坚定不移地去产能,钢铁煤炭等企业面临的困难只会越积越多,也必然会导致长久之痛。从一定意义上说,去产能是阵痛,更是机遇,必须在“去谁”上坚持公平公正,在“去多少”上坚持公开透明,在“怎么去”上坚持综合施策,决不能单纯地依靠行政命令去产能,而是要突出严管严控主线,创新方法、多措并举,确保过剩产能真去真退。河北省着力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制定了环保、能耗、水耗、技术、质量、安全6类严于国家的地方标准,出台了约束性资源使用权交易办法,市场、法治、行政等多维度、常态化去产能机制逐渐形成。

  毋庸讳言,去产能不只是一个化解过剩产能总量问题,还是一个经济结构性的问题,也不是单纯地去行业,钢铁、煤炭两大去产能行业还将长期存在。当前,我们要考虑的是怎样进行结构优化和调整,怎样适应中国在工业化中后期的发展需求,在坚定不移化解过剩产能的同时,还必须加快推进钢铁企业素质提升,促进钢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从河北情况看,在用足用好中央奖补资金的基础上,不断加大省级财政支持力度,鼓励引导钢铁产能向沿海临港地区转移或退城进园,推动环首都和生态敏感地区钢铁产能有序退出。坚持把去产能与推动企业“走出去”相结合,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目前在境外已建成、在建和筹建的钢铁产能达1000万吨以上,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去年12月底成功实现扭亏为盈,今年前4个月实现销售收入2.25亿美元,同比增长280%,前景十分看好。

  “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去产能压力巨大,但过程不可鲁莽,一定要尊重市场规律,把握好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的关系。如果供给与需求结构性脱节背后的体制性因素不解决,去产能就可能成为“一阵风”,而在市场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单纯依靠市场去产能又存在很大的风险,导致大量企业关停倒闭,甚至出现大规模“下岗潮”,不仅会影响就业与国民收入,还可能影响社会秩序的稳定。因此,河北省立足实际,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着眼点,发挥市场主导作用,通过产权改革、价格机制的完善引导市场出清过剩产能,依法稳妥处理“僵尸企业”,妥善安置企业职工,防止体制性因素导致新的产能过剩,努力推动钢铁大省向钢铁强省转变。

关键词:河北,去产能,钢铁企业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