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攻坚需要有股“工匠精神”
曾经,工匠是一个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不可缺失的职业,各类手工匠人用精湛的技艺为传统生活涂抹色彩,“工匠精神”由此而生。所谓“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在当前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扶贫攻坚工作中,我们的扶贫干部也需要有股工匠精神,力求做到“求精、严谨、敬业”,使扶贫更加精准,工作更加严谨,干劲更加充足。 扶贫攻坚,需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天下大事,莫作于细”,扶贫亦是如此。在过去扶贫中存在许多粗放问题,如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大水“漫灌”现象严重,制约了扶贫成果的进一步扩大,精准扶贫,大势所趋,刻不容缓。要牢牢把握“精准”这个尺度,深耕细作,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要在准确摸清贫困人口底数,深入分析致贫原因的基础上因户施策,精准发力,对各种扶贫措施、项目和资金落实、落细。对条件较差、基础较弱的贫困户更要有啃“硬骨头”的决心,加大帮扶力度,多用切实可行的好思路、好办法增强造血功能,提高致富脱贫的能力。 扶贫攻坚,需要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当前脱贫攻坚战,时间紧,任务重,工作杂,容不得半点马虎。要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这项系统工程,需要扶贫“工匠”们一丝不苟,追求细节,真正深入群众,深入扶贫一线,走访调研,摸透村情,了解民意,听取真言,找准症结,对症下药,做到扶真贫,真扶贫,最终以工匠“绣花”的真功夫,绣出“档卡清晰完善、收入逐年提高、群众笑脸洋溢”的美丽脱贫画卷。 扶贫攻坚,需要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现如今,距离2020年的脱贫目标还有不到4年的时间,扶贫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每一个扶贫干部卯足破釜沉舟的干劲,拿出铁杵成针的耐性,挥洒汗水,甩开膀子,放手一搏,不能遇见事情就躲,碰到困难就逃。要绞尽脑汁想办法、搞谋划、出点子,发展产业,落实政策,开展培训,改善环境,没啥想啥,缺啥干啥,让扶贫件件有落实,让扶贫个个有回音,让实打实的扶贫举措落地、生根、成长、开花,最终结出丰硕的果实。 扶贫,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扶贫攻坚的道路上,从来没有捷径可走,需要每一位扶贫干部发扬“工匠精神”,坚持“用户至上”追求卓越,用心匠造,认真打磨出从“扶贫”到“脱贫”最优质、最“精准”的作品。(李文钊) |
关键词:扶贫攻坚,工匠精神,造血功能 |